《楼兰的忧郁》是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引发思考。
教学目标的第一点是让学生理解和积累词汇,如“络绎不绝”形容行人或车辆连续不断,“湮没”指事物被埋没或消失,“追古抚今”是指回顾过去,思考现在,“暴戾”形容凶狠残暴,“悲怆”则表达深深的悲伤和哀痛。这些词汇在课文中有着特定的语境含义,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和运用。
第二点目标是要求学生能流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楼兰古城由盛转衰的过程,以及环境破坏导致的悲剧。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导入,比如播放《楼兰姑娘》的歌曲,让学生想象曾经的楼兰繁荣景象,然后对比展示现今的楼兰废墟图片,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如文中提到的“楼兰的忧郁”,指的是楼兰因生态环境恶化而消亡的悲剧,提醒人们关注环境问题。教学难点则是唤醒学生对科学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意识,这需要教师通过引导讨论,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环保行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寻找楼兰忧郁的原因,思考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关系。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人们面临的困难、为何要常去楼兰遗址、省略号的意义等,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同时,引导学生探究“楼兰的忧郁”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讨论如何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
巩固反馈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学习感受,设想自己在楼兰生活时会如何行动,或者作为楼兰国王会采取哪些措施,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责任感。布置作业,包括默写词语、搜集相关资料和预习下一课,使学生能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这篇教学设计通过多角度的阅读、讨论和反思,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环保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关注到现实世界中的环境问题,从而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