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课程设计:本教案是针对上海市罗泾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的一堂课,主题为“每周一诗”,属于沪教版五四制教材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每周学习一首诗词,提升学生的古诗文素养。
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两方面,一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背诵并理解诗歌内容,二是通过品读关键的字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这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关键。
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于掌握诗歌的背诵和理解,难点在于通过深入解读关键字词句来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这是对思维深度和敏感度的训练。
4. 教学流程:教案详细列出了教学过程,包括背默古诗的情境导入、诗歌学习(如《归园田居》和《畲田词五首(其四)》)、作者和背景介绍、题解、内容理解、齐读和背诵,以及课后作业布置,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环节。
5. 古诗解析:
- 《归园田居》:作者陶渊明,东晋时期诗人,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诗歌中提到的“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等,展现了诗人勤劳而宁静的生活状态。
- 《畲田词五首(其四)》:作者王禹偁,宋代文学家,此诗反映了山民烧山开垦的情景,体现劳动人民的团结互助精神。诗中的“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以及“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揭示了作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和谐社会的期望。
6. 教学方法:采用范读、散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同时借助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含义,通过讨论和背诵加深理解,最后以作业形式巩固所学内容。
7. 作业布置:包括抄写翻译诗歌和背诵,旨在强化记忆和理解,促进学生对诗词的内化。
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还能培养他们的语言感知力和文化素养,同时对传统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有所了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