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实验要求
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汇编语言实现算法设计。
(2)熟练掌握单片机外部存储空间的访问方法。
实验内容:
(1)用汇编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2)在实验三的代码基础上,利用冒泡排序将 DEST 中数据从小到大重新排序。
(3)将冒泡排序算法写成子程序。
二、 实验设计
1.整体思路
1、程序开始时,将数据存储器DEST的数据复制到Buffer数据区,然后调用SORT子程序进行排序。
2、SORT子程序使用冒泡排序算法,通过多次比较和交换相邻元素的位置,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排序完成后,程序返回主程序,然后再次调用SORT子程序,将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最终,程序停留在排序后的数据上,等待观察排序结果。3.主要模块设计思路及分析
排序子程序(SORT):
SORT子程序使用冒泡排序算法对数据进行排序。这种算法通过多次比较和交换相邻元素的位置,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每一次比较中,程序会比较两个相邻元素的大小,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则会将它们的位置进行交换。这个过程会重复进行,直到所有元素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
在具体的实现
### 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知识点总结
#### 实验目的
1. **学习使用汇编语言实现算法设计**:本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如何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简单的算法,如冒泡排序。
2. **熟练掌握单片机外部存储空间的访问方法**:了解如何使用汇编语言来访问单片机的外部存储空间,这对于实际应用中的数据处理至关重要。
#### 实验内容
1. **用汇编实现冒泡排序算法**:这是本次实验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使用汇编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2. **在实验三的代码基础上,利用冒泡排序将 DEST 中数据从小到大重新排序**:在已有代码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完成冒泡排序的具体实现。
3. **将冒泡排序算法写成子程序**:为了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重用性,需要将冒泡排序算法封装成子程序。
#### 整体思路
1. **数据准备**:程序开始时,将数据存储器`DEST`的数据复制到`Buffer`数据区。
2. **第一次排序**:调用`SORT`子程序进行排序,实现从小到大的排序。
3. **第二次排序**:排序完成后,再次调用`SORT`子程序,这次是将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 **结果展示**:最终,程序停留在排序后的数据上,等待用户观察排序结果。
#### 排序子程序(SORT)
- **基本原理**: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通过比较相邻元素并根据需要交换它们的位置来工作。具体步骤包括:
- 设置`R1`寄存器为需要排序的数字个数`NUM`。
- 使用循环结构进行排序,在每一次循环中,依次取出当前位置的元素和下一个位置的元素进行比较。
- 如果当前位置的元素大于下一个位置的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 这个过程会重复进行,直到所有元素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
- **具体实现**:
- 初始设定:将`R1`寄存器设置为需要排序的数字个数`NUM`。
- 循环操作:通过循环比较和可能的交换操作,逐步将最大的元素“冒泡”到数组的末尾。
- 结束条件:当所有元素都已正确排序时,循环结束。
#### 主程序(Order)
- **数据复制**:使用`DPTR`寄存器的值设置为`DEST`的地址,然后将`R0`寄存器的值设置为`Buffer`的地址。通过`MOVX`指令将数据从`DEST`复制到`Buffer`。
- **调用排序子程序**:复制完成后,调用`SORT`子程序进行排序。
- **展示结果**:排序完成后,程序停留以便观察排序结果。
#### 流程图
- **初始化**:设置初始状态,包括寄存器的值。
- **数据复制**:将数据从`DEST`复制到`Buffer`。
- **排序**:调用`SORT`子程序进行排序。
- **结果展示**:停留在排序后的数据上,等待观察。
#### 实现效果
- **从小到大排序**:程序能够正确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
- **从大到小排序**:通过再次调用`SORT`子程序,可以实现从大到小的排序。
####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不仅掌握了汇编语言的基础用法,还学会了如何使用汇编语言实现算法设计。特别是在单片机外部存储空间访问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通过编写子程序的方式,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实验的成功实施表明,汇编语言在单片机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