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是关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正定县三中、正定县七中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联考试题的试卷内容,试卷主要测试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试卷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总分为13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试题内容涉及多个古汉语知识点,如汉字的读音、字形、字义的辨析,通假字的识别,以及文言文中词汇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例如:
1. 选择题中涉及到对汉字音、形、义的判断,例如“倍德”意为忘恩,"非常"意为意外的变故。
2. 通假字的辨认,如“距关,毋内诸侯”的“内”通“纳”,“失其所与,不知”的“知”通“智”。
3. 文言词语的理解,如“沛公军霸上”的“军”意为驻扎,“敢以烦执事”的“执事”是对对方的敬称,“以乱易整”的“易”意为替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的“赐”意为给予。
4. 词类活用的考察,如“樊於期乃前曰”的“前”动词作名词用,表示向前走,“函封之”的“函”名词作状语,意为用盒子装。
5. 句式的辨别,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是被动句,选项中“A、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也是被动句。
6. 对文言词汇含义的全面理解,如“持千金之资币物”的“币”在这里指礼品,而非钱财。
7. 特殊句式,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是定语后置句,选项中“群臣侍殿上者”同样如此。
8. 古今异义词的比较,如“行李之往来”的“行李”古义指使者,今义指出门所带的物品;“愿大王少假借之”的“假借”古义为宽容,今义为利用。
9. 词类活用的判断,例句“太子迟之”的“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选项中“群臣怪之”的“怪”同样为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10. 文学文化常识的了解,如《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而非编年体;《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而非《战国策》。
这些题目旨在检测学生对高中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于古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提升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同时也能巩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