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涉及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其应用。以下是基于题目内容详细解释相关知识点:
1.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为常数的数列。例如题目中的数列`}{na`,其首项为复数2 (ii) 的实部与虚部,意味着数列的首项可能是实数部分,公比可能是虚数部分的绝对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a1 * (1 - q^n) / (1 - q)`,其中`a1`是首项,`q`是公比。
2.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为常数的数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 - 1) * d`,其中`a1`是首项,`d`是公差。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n/2 * (2a1 + (n - 1) * d)`。在题目中,通过已知项求解公差`d`,并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 **数列的性质**:数列的性质在求和问题中至关重要,例如,题目中提到“从第7项开始为正”,这暗示了数列的前几项可能为负,从而影响求和的结果。此外,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性质,如奇数项和偶数项的性质,也可以帮助解题。
4.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性质**:题目中出现了`20072005220072005SS`,这表明等差数列的前2007项和减去前2005项和等于最后两项的和,即`2007S - 2005S = a_{2006} + a_{2007}`,可以利用这个性质来求解等差数列的和。
5. **数列的和与部分和的关系**:数列的和可以通过部分和来分析,如题中提到“一个等差数列共n项,其和为90,这个数列的前10项的和为25,最后10项的和为75”,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找出数列的项数`n`。
6. **通项公式的形式**:题目中给出了一个形如`sin()naAnB`的数列通项,要求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通项公式。这涉及到三角函数与数列的结合,通项公式需要满足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性质。
7. **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性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a1 * (1 - q^n) / (1 - q)`,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n/2 * (2a1 + (n - 1) * d)`。题目要求将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和相加,这涉及到对数列性质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8. **数列的证明与求解**: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证明,通常需要利用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性质。在题目中,通过已知的数列性质,例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特定关系,来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进一步推导出新数列`nc`的前n项和。
总结起来,这些题目考察了学生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性质的理解及应用,同时也涉及到了数列部分和的计算,以及数列通项的三角函数形式,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和计算能力。在解答这些问题时,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数列的性质和公式,进行有效的计算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