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信息化建设内部控制探索】
信息化建设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至关重要,涉及到教育资源的整合、教学效率的提升和管理流程的优化。本文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深入探讨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内部控制问题,旨在保障系统安全稳定,提高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并推进数字校园的建设。
在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存在各种风险,需要进行有效控制:
1. 规划期风险与控制:主要关注信息孤岛、管理理念和预算风险。规划时应避免信息孤岛的形成,确保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强调信息化与管理理念的融合,考虑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因素;全面预算,不仅包含软硬件,还需考虑基础设施改造和接口开发等费用。措施包括制定整体规划、进行人员培训和合理预算分配。
2. 实施期风险与控制:此阶段需重点监控项目的实施,可能遇到实施组织风险,如过度依赖供应商、跨部门协调困难等。对策包括建立由校方与合作方共同参与的项目实施团队,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进行多层次培训,并引入第三方监理公司监督。
3. 运维期风险与控制:运维期间的风险主要包括运行管理、安全管理和设备管理。应建立健全系统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备份数据,强化安全管理,包括服务器安全、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同时规范操作流程,实行严格的变更审批制度,确保设备安全,提供多级访问控制和用户授权,定期进行业务培训。
为了巩固内部控制,信息中心需完善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规章制度,确保风险管理举措的执行。这包括修订和制定科学的规章管理制度,涵盖信息系统建设的全过程,从项目立项、设计、采购、实施到运维,形成闭环管理,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信息化建设的成功还需要全员参与,提高教职工的信息化素养,通过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对信息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学院应持续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适时调整和更新信息化策略,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风险识别、控制策略制定、制度建设和人员能力培养等多个环节。只有全面、细致地把控这些环节,才能确保信息化项目的顺利进行,促进高职教育的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