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半导体器件物理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施敏著,

preview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0 396 下载量 84 浏览量 更新于2022-06-01 58 收藏 3.13MB PDF 举报
半导体器件物理作为微电子学的重要基础,是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在施敏教授所著的《半导体器件物理》第三版中,课后习题答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复习和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更为他们深入理解半导体器件物理中的关键概念和计算方法提供了指南。本篇文章将依据给定的概要内容,详细解读这些关键知识点。 晶体结构是研究半导体物理特性的起点。以第3题为例,通过划分原胞来分析不同形状的几何组合,有助于学生理解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方式。而金刚石结构中的最近邻原子确定,对于掌握电子云分布和能带结构至关重要。在体心立方结构中,基矢及其倒格子的理解(第6题)则为分析晶体的对称性和电子波函数提供了基础。 能带理论在半导体物理中占据核心地位,是理解半导体中电子行为的关键。第9题和第12题分别涉及量子态分布和能带的计算。通过讨论无限深势阱中的电子状态,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电子在固体中的量子行为。施主杂质电离能的计算(第12题)对于理解载流子浓度的变化以及半导体的导电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杂质掺杂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第16题对金和硼掺杂效应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元素杂质对硅晶体电导性的影响。受主和施主杂质对电阻率的影响(第19题)则揭示了掺杂程度与材料电性能之间的关系。这些内容对于设计和优化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至关重要。 载流子迁移率和扩散是半导体器件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第19题、第21题和第23题分别讨论了载流子迁移率与电阻率的关系、施主杂质浓度和电子迁移率。这些内容不仅帮助学生掌握载流子的动力学特性,还为半导体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pn结是构成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等的核心结构。第2题至第5题涉及的耗尽层电容、耗尽层宽度、内建电势、电场分布及击穿电压,以及电流密度与电场关系的计算,为学生深入理解pn结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pn结的电学行为和在不同应用条件下的表现。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不仅是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导材料,而且对于有兴趣深入研究半导体物理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通过对晶体结构、能带理论、杂质掺杂和pn结等关键概念的详细阐释和计算训练,学生不仅能够巩固课堂所学,还能够加深对半导体物理理论的理解,为将来从事微电子学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身份认证 购VIP最低享 7 折!
30元优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