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基本知识培训】
数控机床是现代机械加工领域中的重要工具,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尤其适用于高精度、复杂形状零件的加工。本篇将围绕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进行深入探讨。
1.1 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
数控机床的诞生源于对更高精度和更复杂零件加工需求的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航天、航海、军事等领域对精密零件的需求增加,传统机床已无法满足这些要求。1952年,帕森斯公司与麻省理工学院伺服机构实验室合作,成功制造出世界上首台数控机床试验性样机。随后,数控机床经历了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第一代至第五代的数控系统。其中,计算机直接数控(DNC)、柔性制造系统(FMS)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数控机床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1.1.3 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数控机床研发始于1958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早期的电子管到晶体管数控系统,再到后来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自主研发,如北京机床研究所引进的FANUC系列产品和上海机床研究所引进的美国GE公司的MTC-1数控系统等。如今,我国的数控机床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不断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1.2 数控机床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1.2.1 数控机床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
- 控制介质:控制介质是人与机床之间的桥梁,如穿孔带、磁盘或现代的数字文件,用于存储加工程序。
- 数控系统:数控装置是核心,包括输入装置、控制器、运算器和输出装置,负责解读控制介质上的指令,控制机床动作。
- 伺服系统:伺服系统由伺服电机和驱动装置构成,执行数控系统的指令,精确控制机床的运动,脉冲当量是衡量精度的关键参数。
- 辅助控制系统:如冷却、润滑、换刀等辅助功能,确保机床正常运行。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编程将加工任务转化为数字化指令,这些指令由数控系统读取并解码,然后通过伺服系统驱动机床运动,执行切削或其它加工操作,从而制造出预设的零件。
数控机床是科技进步与工业化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代表了现代制造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趋势。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数控机床将会更加智能化、网络化,为制造业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优质的加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