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知识点总结
#### 一、通信基本概念
1. **通信定义**:指站点之间的信息交换。
- **通路**:指两站点间实际连接的物理线路。
- **通态**:指通路的工作状态。
- **缺省**:通常指的是默认或标准状态,在特定情况下,它可能指的是通路的一种特殊工作模式。
2. **通路分类**:
- **通路类型**:分为物理通路和逻辑通路。
- **通路特点**:不同的通路具有不同的特性,如带宽、延时等。
- **通路选择**:选择适当的通路是实现高效通信的关键之一。
3. **通路状态**:通信中的通路会经历各种状态变化,包括初始状态、活跃状态等。
4. **通路说明**:详细解释了不同通路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 二、X.25协议
1. **X.25功能**:
- 提供数据包的可靠传输。
- 支持多种数据服务。
- 在第二层提供数据包的排序和流量控制。
- 实现错误检测与纠正机制。
2. **X.25组成**:
- 使用分组交换技术,每个分组携带必要的控制信息。
- 第二层实现了链路控制和状态管理。
- 数据包在不同节点之间传输。
3. **X.25应用**:广泛应用于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数据交换。
#### 三、ATM技术
1. **ATM单元**:
- ATM是一种基于信元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
- 每个ATM单元由一个信头和一个信息字段组成,总长度为53字节,其中信头占5字节,信息字段占48字节。
- 信头包含了必要的路由和控制信息。
2. **ATM多路复用**:
- 使用ATDM(异步时分复用)技术来支持来自不同源的数据单元在同一链路上的传输。
- 通过分配时隙来确保数据单元的正确传输。
3. **ATM应用**:
- 需要实时传输的应用场景,例如视频会议。
- 对于对延迟敏感的应用非常适用。
4. **ATM信元标识**:
- VPI(虚拟路径标识)和VCI(虚拟通道标识)用于区分不同的数据流。
- 每个ATM信元都包含一个VCI值,用于识别所属的虚拟通道。
#### 四、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1. **网络体系结构**:
- 是系统之间进行通信的基础框架。
- 包括多个层次的抽象模型,每一层负责特定的功能和服务。
2. **OSI参考模型**:
-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9年提出的七层网络参考模型。
- 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3. **TCP/IP模型**:
- 是互联网上使用的标准网络模型,类似于OSI模型但更为简化。
- 包括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4. **OSI模型各层功能**:
- 物理层:负责比特流的传输和接收。
- 数据链路层:提供错误检测和恢复服务。
- 网络层:负责路由选择和网络间的连接。
-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
- 会话层:管理会话的建立和释放。
- 表示层:处理数据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
- 应用层:提供面向用户的服务。
5. **TCP/IP模型特点**:
- 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平台,使得不同类型的设备能够相互通信。
- IP协议是该模型的核心,负责数据包在网络间的传递。
- TCP协议提供了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服务。
#### 五、UDP协议
1. **UDP简介**:
-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 主要用于不需要保证数据包顺序或可靠传输的场合。
- 常用于实时应用,如语音和视频传输。
2. **UDP报文结构**:
- UDP报文头部固定为8字节,包括源端口、目的端口和长度等字段。
3. **UDP协议位置**:
- 在TCP/IP模型中位于IP层之上,应用层之下。
- 使用UDP的应用程序需要自行处理数据包的顺序和完整性。
4. **UDP的特点**:
- 不提供数据包顺序保证。
- 不提供拥塞控制机制。
- 传输速度快,开销小。
#### 六、TCP协议
1. **TCP/IP目标**:
- 实现高效且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
- 提供全双工通信服务。
2. **TCP协议特征**:
- 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 支持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 双方通信前需建立连接,通信结束后释放连接。
3. **TCP协议可靠性**:
- 使用确认应答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准确送达。
- 如果数据包丢失或损坏,则重新发送相应的数据包。
4. **TCP数据包格式**:
- 包含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序列号、确认号等字段。
- 用于标识数据包的顺序和确认收到的数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