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 introduction
### 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与双倍数据速率(DDR)介绍 #### 一、DRAM功能介绍 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的内存类型,因其成本相对较低且容量较大而被广泛应用。DRAM的主要特点是其存储单元由一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器组成,这种设计决定了DRAM需要周期性地刷新来维持存储的数据不丢失。 #### 二、DRAM与DDR技术比较 1. **传输率**:随着DDR技术的发展,其传输率显著提高。例如,DDR-II的传输率可以达到533/667/800 Mbps,而DDR-I则为266/333/400 Mbps。 2. **预读取位宽**(Pre-fetch):这是DDR-II相比DDR-I的一个重大改进。DDR-I采用2位预读取,而DDR-II则采用4位预读取,这意味着DDR-II在每个时钟周期内能够处理更多的数据。 3. **突发长度**(Burst Length):DDR-II支持4/8的突发长度,而DDR-I支持2/4/8。突发长度指的是连续访问的内存地址的数量,较长的突发长度有助于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4. **高速延迟锁相环(DLL)**:DDR-I和DDR-II都配备了DLL,它用于同步数据传输与系统时钟之间的偏移,这对于保证数据完整性至关重要。 5. **数据选通信号(Data Strobe, DQS)**:DDR-II支持单端和差分模式的数据选通信号,而DDR-I仅支持单端模式。差分模式可以提供更好的信号完整性,并减少电磁干扰。 6. **时钟信号**:两者都使用差分时钟信号,这有助于提高信号质量和稳定性。 7. **数据速率**:两者的数据速率均为2/tck,即每个时钟周期传输两次数据。 8. **DDR-III**:相较于DDR-II,DDR-III提供了更高的传输率(1066/1333/1600 Mbps),更大的预读取位宽(8位),以及更长的突发长度(4/8)。此外,DDR-III还采用了更低的核心电压(1.8V),并引入了新的功能,如OCD控制(输出驱动强度校准)和ODT控制(输出数据总线端接),这些都有助于减少功耗并提高信号完整性。 #### 三、DRAM单元结构与操作原理 - **单元结构**:DRAM的基本存储单元包括一个控制晶体管和一个电容器。晶体管的作用是控制对电容器的访问,而电容器则用来存储数据。当电容器充电时代表“1”,放电时代表“0”。 - **操作原理**: - **读取操作**:读取数据时,通过激活行选择线(Word Line, WL)打开相应的晶体管,从而将电容器连接到位线(Bit Line, BL)。此时,电容器的状态会影响位线上的电压变化。 - **写入操作**:写入数据时,通过激活行选择线打开晶体管,并将外部电压施加到位线上,从而使电容器充电或放电,以表示不同的数据值。 - **刷新操作**:由于电容器会逐渐泄露电荷,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刷新操作以保持数据的准确性。这一过程涉及重新充电电容器以恢复其原始状态。 #### 四、DDR技术的新特性与优势 - **OCD控制**:通过调整输出驱动强度来适应不同的信号负载,有助于提高信号完整性。 - **ODT控制**:自动调整数据总线端接电阻,减少反射和串扰,提高信号质量。 - **ZQ校准**:确保数据总线的终端电阻与标准电阻匹配,从而减少信号反射。 - **动态ZQ校准**:允许在运行过程中根据温度和电压的变化自动调整ZQ电阻值。 - **低核心电压**:DDR-III采用了更低的核心电压(1.5V),降低了功耗。 - **新的接口标准**:如SSTL_15,进一步优化了信号质量和能耗。 - **新封装形式**:如BGA(Ball Grid Array),提供更好的热性能和电气性能。 随着DDR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传输速率、功耗管理和信号完整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现代计算系统提供了更加高效、可靠的内存解决方案。
剩余46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0
- 资源: 1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