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涉及的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关知识,包括实体间的关系、关系模式的主码识别、数据完整性的概念、约束类型以及关系模式规范化等核心内容。
实体间的关系种类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在例子中,教研室和教师之间是一对多关系,因为一个教研室可以有多个教师,而一个教师只能属于一个教研室。商店和顾客之间的关系是多对多,意味着一个顾客可以在多个商店购物,同样一个商店也可以有多个顾客。
接着,我们讨论了关系模式的主码。主码是能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组合。例如,在"考试情况"中,主码是"课程名"和"考试日期",因为在同一天只能有一次针对同一门课程的考试。在"教师授课"关系中,主码是"课程号"、"学年"和"学期",因为一个教师在同一学年和学期可能教授多门课程,但每门课程的授课都有特定的学年和学期。
数据完整性是数据库中至关重要的概念,它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系统通过数据完整性约束来检查数据,如DEFAULT约束在插入记录且未指定某些列的值时生效,而CHECK约束则在插入或更新操作时检查。
UNIQUE约束用于确保列中的值是唯一的,防止重复数据。这对于避免数据冗余和保证数据的唯一性至关重要。
在第六章中,我们分析了一个关系模式并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学生修课"模式的候选键是"学号"和"课程号",但由于存在非主属性对主键的部分函数依赖,所以它不是第二范式。通过分解,我们得到三个第三范式的关系模式:"学生表"、"课程表"和"选课表",每个都有相应的主键。
在第八章中,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式的过程展示了如何将实体、属性和联系转化为表格形式。图书借阅、读者和图书的关系,以及顾客、销售人员和商品的关系都得到了清晰的表示,每个关系模式都有明确的主码和外键,用于保持关联的完整性。
总结来说,这些内容涵盖了数据库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实体间的关系、关系模式的属性识别、数据完整性和规范化原则,这些都是理解和操作数据库系统的关键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