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登革热:
- 流行病学特征: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而非流行期间的典型病例(B选项)。埃及伊蚊在登革热流行期间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在地方流行区,发病人群通常以儿童为主,且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一定的稳固免疫力。
- 临床表现:登革热的起病急,通常伴有高热、头痛、骨关节和肌肉疼痛,患者可能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皮疹一般在病程的第3至6天出现,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且可能有痒感和脱屑。
2. 登革热处理:
- 错误处理方法:高热时不应过度依赖镇痛退热药,应谨慎使用,因为这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A选项)。患者应防蚊隔离直至完全退热,皮肤出血时不宜用乙醇擦浴降温,以防止加重出血。在高热不退和毒血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短期使用小剂量激素。
3. 狂犬病处理:
- 被咬伤后的处理:被流浪犬咬伤后,应立即切开伤口并用肥皂水彻底冲洗,随后用乙醇或碘伏涂擦消毒,同时在伤口周围和底部应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仅观察而不采取进一步措施是错误的(E选项)。
4.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 错误描述:狂犬病的前驱期可能出现低热、头痛等症状,但早期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昏迷是不典型的(B选项)。已愈合的伤口及其周围可能出现刺痛、蚁走感等异样感觉,兴奋期患者会极度恐惧,有恐水、怕风等症状,还可能出现幻视、幻听、精神异常。
5. 狂犬病的发病过程:
- 发病过程描述:病毒首先侵入中枢神经,然后在局部组织内繁殖,接着向各个器官扩散,最后到达脑干和小脑。病毒入血形成病毒血症是感染的后期阶段(E选项)。
6. 被犬咬伤后的伤口处理:
- 最佳处理方式:被犬咬伤且伤口深、面积大的情况下,即使已经缝合,也应当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后再进行碘伏和乙醇消毒。如果条件允许,还应使用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D选项)。
7. 影响人被病犬咬伤后是否发病的因素:
- 不相关的因素:咬伤的部位及严重性与是否发病有关,但其他因素如病毒量、个体免疫状态、及时的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也非常重要,但题目中所列的“咬伤的部位及严重性”不是无关因素(A选项)。
以上是对登革热、狂犬病以及被犬咬伤后的处理策略的详细解释,这些知识点对于住院医师在感染科的培训和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识别疾病症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