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气类专业C语言课程改革与实践】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对于后续学习单片机原理等课程起到奠基作用。然而,目前学生在学习C语言时面临诸多困难,如教学内容抽象,课堂缺乏趣味性,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针对这些问题,辽宁工程职业学院进行了C语言课程的改革实践。
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结合单片机课程**:将C语言课程与单片机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C语言的同时,能立即应用到实际的硬件系统中,提高学习的实用性。
2. **删减章节**: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大胆删减过于理论化或与实际应用关联不大的章节,使得课程内容更加精炼,更符合高职教育的实践性特点。
3. **调整教学大纲**:重新规划教学大纲,突出重点,强调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快地建立起编程思维。
4. **项目教学法**:引入项目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编程任务来学习和巩固C语言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团队合作,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过程考核**:改变传统的期末考试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考核,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平时的作业、项目完成情况和课堂参与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改善。这种改革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编程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他们未来在电气自动化领域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相关C语言教材和研究文章,未给出具体引用,可能是因为原文中并未列出具体的参考文献列表。
高职电气类专业C语言课程的改革是针对当前教学困境的积极应对,旨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工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这一实践也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了课程改革的借鉴,对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