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深入探讨了高职焊接自动化专业群产教协同育人的优化路径。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背景下,传统的焊接专业在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文章提出了以焊接技术和自动化为核心的专业群建设,旨在通过产教协同,解决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脱节、教师专业能力与产业发展脱节以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实现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对接。
1. 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脱节的问题:随着自动化、智能化焊接技术的发展,产业对焊接人才的需求由传统的手工焊接转向机器人焊接。然而,职业教育中专业的建设并未及时跟进这一技术进步,导致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2. 教师专业能力与产业发展脱节的问题:职业教育中,教师多来自学术机构,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使得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需求脱节,教师在专业技能与科研能力方面无法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3.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由于产教融合不足,传统的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不符,导致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有较大差距,学生就业不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以下优化路径:
A. 组建“服务产业,共生发展”的焊接自动化专业群,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构建资源共享型智能焊接技术中心,创新产教平台共建共管运行机制。通过建立专业群调整机制,构建“调整闭环”,以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融合。
B. 构建“技术导向,四方协同”的产教深度融合平台,聚焦产教融合,实现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四方协同工作,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通过教师发展标准的建立和教师培养体系的完善,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
C. 创新产教协同育人模式,聚焦人才培养,建立4维度13要素3层级的学生发展标准,形成人才培养的动态优化机制,即“优化闭环”。将新技术、新规范等产业元素纳入培养方案,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培养与“三全”育人高度融合,实现人才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通过这些措施,高职焊接自动化专业能够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培养出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供人才支撑。文章通过对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实例分析,总结了专业群建设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为产教协同培养焊接自动化人才提供了借鉴。这些创新措施和模式在产教协同育人理论、校企合作服务产业途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创新,为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