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检验试剂管理审计】是医疗机构内部风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医院经济效益、廉政建设、招标采购、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等多个关键领域。医疗检验试剂在医院运营中占据着5%-10%的成本支出,因此对其科学管理至关重要。
审计过程通常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审前调查、审计范围设定、审计分工和审计实施。在审前调查阶段,审计组会深入研究相关制度和财务数据,了解医院的财务、采购、信息和成本核算流程。审计范围则聚焦于特定年度的试剂使用,如案例中的2016年2140万元试剂,旨在全面评估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重点关注四个方面:
1. **试剂采购**:审计团队检查采购岗位的职责分离,预算编制,采购方案的制定,供应商选择的合规性,合同的规范性以及送货和验收的约定。
2. **验收入库**:关注不相容岗位的分离,验收制度的完备性,验收流程的执行,验收记录的保存,不合格试剂的处理,以及保质期管理。
3. **领用保管**:审查领用流程的规范性,试剂保管的专门负责制,保管条件的安全性,二次领用管理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4. **使用效益**:评估设备成本率,绩效情况,试剂消耗与收入的匹配度,异常消耗分析,以及与其他医院的横向对比。
审计发现指出,在验收入库环节,验收制度需要完善,与实际业务存在脱节,同时采购岗位的内部控制存在风险,可能导致付款过程的不规范。领用保管环节的问题包括领用凭据的混乱,缺少二次验收,以及试剂盘点工作的缺失,导致浪费和过期。核算环节的不足在于对试剂消耗的跟踪和管理不严,可能导致资源的无效利用。
医院通过此类审计可以发现并纠正管理漏洞,提高医疗检验试剂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如供应商代表的行为管理,也提出了警示,强调了加强监控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在智慧医疗背景下,科学的医疗检验试剂管理是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