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活动与指导】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它主要涉及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的各个方面。以下是基于题目内容总结的相关知识点:
1. **游戏的类型及其发展**:儿童游戏从单独嬉戏到平行嬉戏的发展,反映了其社会性进展程度的提高。0-2岁的儿童多进行机能嬉戏,主要表现为肌肉活动、重复和自我模仿。
2. **游戏的特性**:游戏是儿童自发自愿、自由自由的活动,是他们表达内心、发掘潜力的方式,同时也是充满梦想和创造性的过程。
3. **玩具与游戏材料的选择**:选择玩具应依据婴儿的年龄特点,废旧材料也可作为嬉戏材料,不应过于追求高档化,避免玩具过小造成安全问题。
4. **教师的角色**: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和游戏的特性,不应过度干预,保证游戏的目的性和多样性。
5. **游戏的价值**:游戏中的主动操作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至关重要,如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强调了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6. **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平行游戏、合作游戏、指导游戏等方式介入,其中,平行游戏是教师在不影响幼儿游戏的前提下进行引导。
7. **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源于现实生活或童话故事,旨在通过表演来理解和体验情境,通常不是为了演给别人看。
8. **幼儿的行为解读**:幼儿在洗澡时故意击水可能是一种探究动作,而非象征动作或角色扮演。
9. **游戏的中介方式**:教师通过加入游戏并控制进程,可能采取的是指导游戏的方式。
10. **社会性进展**:幼儿从独自搭建积木转向与同伴合作,反映出社会性交往能力的提升。
11. **四、五岁儿童的玩具选择**: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适合玩进展智力和手部技能的玩具,如成型的玩具和文字、数字材料。
12. **帕顿的社会性嬉戏分类**:小明和小英的嬉戏行为属于平行嬉戏,即各自玩自己的游戏,但不互相干扰。
13. **角色游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生活,这是角色游戏的典型表现。
14. **表演游戏**:儿童通过安排角色、支配情节来反映故事或童话内容的嬉戏被称为表演游戏。
15. **游戏与教学的融合**:在幼儿园,老师以游戏形式开展训练活动,体现为嬉戏活动训练化。
16. **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不当的介入时机是当幼儿全身心投入游戏时,此时打断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专注和兴趣。
17. **游戏的本质特征**:游戏的规则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无规则的游戏并非真正的游戏。
18. **构造游戏**:利用各种构造材料或玩具进行的建构活动是构造游戏。
19. **认知划分的嬉戏阶段**:象征性嬉戏阶段是按认知划分的嬉戏发展阶段之一,儿童开始能用象征物代表实物。
20. **结束游戏的方式**:不当的方式是直接宣布游戏结束并立即收起玩具,这可能会打断幼儿的沉浸感,应采用更自然的方式来过渡。
21. **结束角色游戏**:结束时应用游戏内的语言或情境来提示,如“下班了”、“明天再来”等,避免直接生硬地结束。
以上就是针对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游戏活动与指导》中的考点分析,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游戏的不同类型、儿童游戏的发展、教师指导策略、游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