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主要包括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以下是对部分题目及知识点的详细解析:
1、简答题:小学德育过程与儿童的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小学德育过程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儿童的品德形成过程则是个体在家庭、社会环境中逐步形成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过程。两者关系密切,德育过程是促进儿童品德形成的重要手段,而品德形成过程则是德育成效的体现。
2、简答题:案例分析题涉及课堂管理。
王教师遇到的问题体现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正确的处理方式应是保持课堂秩序,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王教师应冷静处理冲突,适时介入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将问题推给班主任。
3、单项选择题:首先提出普及训练思想的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史上第一本系统阐述教育学的著作,提出了普及教育和平等教育的理念,并详细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4、单项选择题: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知识的理解。
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是基础,稳固是保障,但理解是将知识内化为个人认知结构的关键步骤,便于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5、简答题:知行统一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在教育中要将知识的学习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懂得道理,又能付诸实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简答题:林教师组建班集体应注重建立班级规则,培养班级凝聚力,以及发挥学生主体性。
林教师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班级规则的制定,激发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同时通过集体活动增强团队精神。
7、单项选择题: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阶段是自动化阶段。
这一阶段,技能执行变得熟练且无需过多意识控制,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任务。
8、单项选择题:学习为了不做后进生或留级生,免受批评,属于学习动机类型中的学习动机不明确。
这种动机缺乏内在动力,更多是外在压力驱动。
9、单项选择题: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劳动起源论。
他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
10、单项选择题:感受器在持续刺激下的变化现象是感觉适应。
这是感觉系统对持续刺激的调整反应,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11、填空题:注意的两大基本特征是集中性和指向性。
集中性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而指向性则指注意力选择特定的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
12、简答题: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包括新颖性、对比度、活动变化、个人兴趣和情绪状态等。
这些因素能自发吸引个体的注意力,无需意志努力。
13、简答题:《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中学学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有利于身心健康。
14、单项选择题:不属于意志品质的是冗杂性。
意志品质通常包括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和坚韧性。
15、单项选择题:“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体现了关键期现象。
关键期是个体发展过程中某些能力或行为最易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16、单项选择题:品德训练形式应根据品德的构成要素实行多途径、多视角的德育活动。
品德构成要素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17、填空题:年龄特征表现的是同学身心特征的普遍性;个别差异表现的是同学身心发展的个体性。
普遍性指同年龄段的共性,个体性指每个个体的独特性。
18、简答题:一般情况下,班主任的任期需连续一学年以上。
这样可以保证教育工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19、单项选择题:通过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是平行管理。
平行管理借鉴了军队管理模式,强调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
20、判断题:训练制度的进展经历了从非制度化到制度化再到非制度化的过程。
教育制度的演变确实呈现了这样的趋势,从传统的、固定的模式转向更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
21、简答题:遗忘规律的内容包括遗忘进程的不均衡性,即“先快后慢”。
遗忘在学习初期速度快,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缓。
22、单项选择题:知识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是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
这三个阶段涵盖了知识的获取、巩固和应用。
23、单项选择题:错误的说法是C,高级心理机能仅通过教学实现。
高级心理机能的内化不仅可通过教学,也包括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
24、单项选择题: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程度,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是指抽象概念和原理的迁移,具体迁移则涉及具体情境中的技能迁移。
25、单项选择题:课外活动不包括选修课活动。
选修课活动属于课程体系的一部分,而非课外活动。
26、简答题: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包括高效性、经济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它能大规模地传授知识,节约教育资源,便于系统传授知识,同时有利于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