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概述了Linux系统TCP/IP网络部分使用的数据结构,讨论Linux 的网络实现是如何完整支持 TCP/IP 网络协议、支持 BSD 套接字的。描述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的过程中内核是如何与网卡交互的。 Linux网络数据结构是操作系统核心部分的关键内容,它涉及到TCP/IP协议栈的实现和BSD套接字接口。在Linux系统中,网络数据结构的设计和管理对于高效、可靠地处理网络通信至关重要。 8.1 网络协议部分,尤其是TCP/IP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TCP/IP协议族包括IP(网际协议)负责数据包的传输,TCP(传输控制协议)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则提供了无连接的服务,以及ICMP(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用于错误报告和信息查询。此外,ARP(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确保数据能够在局域网中正确路由。 8.2 套接字是应用程序与TCP/IP协议栈交互的接口。套接字的类型分为流式(SOCK_STREAM,对应TCP)、数据报(SOCK_DGRAM,对应UDP)等。套接字的基本结构包含状态信息、标识符和缓冲区等。初始化套接字后,通过bind、listen、connect或accept等函数进行通信过程,实现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断开。 8.3 套接字缓冲区是处理网络数据的关键组件。它存储待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确保在网络流量高峰时保持稳定。套接字缓冲区的操作涉及读写、接收和发送函数,以及相关的数据结构如sk_buff,用于高效管理网络数据包。 8.4 对于网络设备接口,Linux通过驱动程序与硬件交互,管理网络设备。网络接口源码结构中,包含了设备注册、数据包的接收和发送等功能。网络接口核心负责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维护,而网络协议接口则处理不同协议层之间的交互。Socket层是用户进程与内核网络子系统的桥梁,使得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标准API进行网络通信。 8.5 IP层处理IP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包括分段和重组以适应不同的网络路径限制。此外,IP层还负责地址解析和路由决策,确保数据包能够正确到达目标主机。 这些内容构成了Linux网络实现的核心,通过理解这些数据结构和工作流程,开发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网络通信的底层机制,从而优化网络应用的性能,排查网络问题,或者开发自定义的网络服务。同时,这也对系统管理员进行网络故障排查和性能调优具有指导意义。


































剩余63页未读,继续阅读

- #完美解决问题
- #运行顺畅
- #内容详尽
- #全网独家
- #注释完整

- 粉丝: 1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personalizeevents-jvm-0.35.0-beta-javadoc.jar
- logging-slf4j2-jvm-0.23.0.jar
- simspaceweaver-1.3.99-javadoc.jar
- route53-jvm-1.5.0.jar
- route53recoveryreadiness-jvm-0.35.1-beta-javadoc.jar
- kinesisvideosignaling-jvm-1.3.42-sources.jar
- connect-kotlin-google-javalite-ext-0.1.1-preview3-sources.ja
- jflu-subscriber-reflection-0.14.2.jar
- marketplaceagreement-jvm-1.3.8.jar
- organizations-jvm-1.3.43.jar
- result-1.1.0-javadoc.jar
- pricing-jvm-0.33.1-beta.jar
- pinpointsmsvoicev2-jvm-0.21.4-beta.jar
- support-jvm-0.16.4-beta-sources.jar
- opsworks-jvm-1.3.26-javadoc.jar
- sts-jvm-1.3.102.j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