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二战时期,法国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及其两个孩子如何与闯入家中的德国军官巧妙周旋,保护藏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故事。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对比剧本与一般记叙文的不同,同时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点:
1. 理解剧本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与记叙文进行比较,认识到剧本以对话和舞台指示为主要表达方式。
2.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3. 默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对德国侵略者的仇恨,以及他们在危急时刻展现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在于把握剧情发展,体会人物的品质和情感。教学难点是通过广泛的朗读和自我理解,把握剧情,通过分析人物语言,结合历史背景,深刻理解人物行为背后的心理状态。
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先通过齐读课题引发思考,如为何以“半截蜡烛”为题,蜡烛有何特殊之处。接着,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教师可提问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如伯诺德夫人如何利用蜡烛藏匿情报,以及在德国军官出现后的紧张局面。
在深入学习环节,教师会引导学生讨论每个角色的贡献,如伯诺德夫人的勇敢和机智,杰克的聪明和镇定,以及杰奎琳的天真和勇敢。学生将通过自读、做批注、同桌交流等方式,深入体会人物语言背后的情感和意图。教师会指导学生模拟人物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朗读,以增强情感表达。
课堂作业布置为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提到,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不仅能理解故事,还能感受到人物的品质和爱国精神,课堂互动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和情感体验。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学习了语文知识,还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提升了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和情感共鸣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营造了生动、互动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