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伯父鲁迅先生的回忆,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本文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掌握鲁迅先生的爱憎分明、为他人着想的精神特质,并能解析并体会文中含义深远的句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为什么鲁迅先生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作为主线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这是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因为它激发了学生探究鲁迅形象的兴趣,同时也帮助他们构建对鲁迅先生的全面认知。通过聚焦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关键词句,教师指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例如,通过分析“扶、蹲、跪、夹、洗、敷、扎”这些动词,特别是“半跪着”一词,学生能够感受到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
教学中,学生借助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分析鲁迅救助车夫后的神态和动作,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鲁迅先生情感世界的理解,也揭示了他对旧社会的批判态度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配乐朗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这种做法强化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使他们受到了思想教育。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足。由于个别学生理解程度不同,教师在引导时花费时间较多,导致课堂最后的自我总结环节未能充分展开。这提示教师在未来教学中需要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资料整合技巧,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更是要让他们学习鲁迅的道德风范,理解他的人文关怀。教师应持续钻研教材,提升专业素养,创设更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鲁迅精神的理解,同时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