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领域中一项核心的研究课题。GIS作为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自从20世纪中叶诞生以来,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存储、检索、制图、显示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成熟平台。GIS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这是它与普通空间数据库、信息系统以及地图制作系统的最大区别。空间分析涉及对海量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和查询检索、量测,以及通过各种形式的操作和数学模拟运算,分析出地理空间数据中的潜在模式、关系和趋势,以此提供对科学决策有意义的信息。
本书《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由刘湘南等人编著,共分为九章,深入探讨了GIS空间分析的多个方面。第一章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与建模的关键技术及其进展,并探讨了GIS环境下空间分析的基本框架。第二章阐述了地理空间的理解方式、地理空间坐标系统的建立方法、地理网格系统、地理空间数据的特征以及基础地理空间问题。
接下来的章节介绍了更多具体的空间分析方法。第三章讲述了如何从GIS中获取地理空间目标的基本参数,即空间量测与计算的方法。第四章着重于空间数据结构、空间参考系统、时空尺度和空间表达方式的探讨,强调空间表达变换不仅是数据操作手段,也是空间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章详细介绍了空间几何关系分析方法,例如邻近度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展示了通过空间关系分析获取派生信息和新知识的技术。第六章则聚焦于空间统计学分析,讨论了统计学原理在地理空间数据控制和分析中的应用。
三维分析技术作为第七章的主题,介绍了三维景观建模、分析计算和可视化表达等技术。第八章讨论了网格计算技术及其对GIS空间分析的影响,网格计算技术是新一代Web技术的代表,它对GIS空间分析有着深远的影响。最后一章,第九章,结合地理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问题,探讨了智能计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体系,并举例说明了其在地理空间数据分析中的实际应用。
本书不仅是地理、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同样适合相关专业的师生和科研技术人员作为参考资料。它试图从新的角度理解空间分析的概念内涵,避免仅限于基本分析方法的概念和算法原理,而是引入了网格计算、智能计算等新的空间分析技术方法,以系统地论述GIS空间分析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总结来说,《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是一本内容全面、结构清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它不仅对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基础理论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还引入了先进的分析技术,为GIS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GIS空间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并为GIS空间数据分析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