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本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如何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质量,特别是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环境和效率进行改善。改革的背景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课程标准》,借鉴外部经验,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的目的是构建一种更加活力四溢、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在课题实施初期,学校进行了深入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状况调查。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状况的研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学习环境、行为习惯和心理状况。教师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此为基础撰写调查报告,以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学校对学生进行了学习习惯的问卷调查,以自我认知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自身差距,并通过领导随堂听课,评估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全校教师提供统一的认识和改进方向。
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子女中,学习习惯良好的比例较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异地教育导致的不连续性:频繁变动的教育环境使得行为习惯养成不系统,语言和生活差异给学生带来困扰,影响他们的学习和人际交往。
2. 学习程度不一,学习品质堪忧:地区教材差异和教育质量的不均衡,导致学习成绩普遍不高,学生学习目标模糊,缺乏动力,自主学习能力弱,学习效率低。
3. 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长忙于生计,家庭教育水平低,有的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学习品质。
4.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对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接纳度不足,他们在新的环境中可能面临心理问题,如孤独、无助感,甚至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旨在保留传统课堂的精华,同时引入更多互动、探索和合作元素,增强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这包括但不限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克服环境和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学校还需要与家长、社区和社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和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环境,营造一个包容和支持他们成长的氛围。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关键。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实践,有望创建出更加适合所有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