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手法】是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常用的一套工具,包括检查表、层别法、特性要因图(鱼骨图)、柏拉图(排列图)、直方图、散布图和控制图。这些方法旨在系统地分析问题,找出根本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
1. **检查表**:
- 检查表是一种用于现场数据收集的标准化工具,分为点检用和记录用两种。点检用检查表用于预防错误和提醒,记录用则用于收集和统计计数或计量数据。
- 使用检查表时,应确保数据收集快速、准确、简单,明确区分不同的层次,如人员、设备、物料、时间和环境等。
- 记录应避免过多文字,尽量用符号或图形表示,同时注明数据来源、检查者、时间、方法等信息。
- 检查项目不宜过多,4-6项为宜,其余可归入"其他"类别。
- 检查表可与其他手法结合,如帕累托图和直方图,以增强分析能力。
2. **层别法**:
- 层别法是将数据按照特定标准(如人、机、料、法、环、时间、区域等)进行分类,便于后续分析。
- 在实施层别法前,需明确目的,根据疑点设计检查表,确保分类清晰详细。
- 分层有助于找出真正的原因,与对策关联,实施针对性的改善。
- 层别结果应与改善计划相匹配,以评估改善效果。
3. **特性要因图(鱼骨图)**:
- 鱼骨图用于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遵循二八原则,优先解决关键因素。
- 它分析4M1E(人、机、料、法、环)对问题的影响,分为原因追求型和对策追求型。
- 鱼骨图有助于确定主要、次要和无影响因素,指导问题解决的顺序。
4. **柏拉图(排列图)**:
- 柏拉图基于频率或影响程度对问题进行排序,展现二八原则,即少数关键因素占多数影响。
- 横轴按问题或工程大小排序,纵轴通常表示频率或影响度,"其他"项放在最后。
- 用柏拉图确定改善目标,比较改善前后的效果,柱状图间保持一致的间距。
- 改善前后比较时,工程顺序不变,颜色区分便于对比,折线连接点表示趋势。
5. **直方图**:
- 直方图用于展示数据分布,直观呈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常用于分析产品质量特性。
- 它通过一系列相邻的矩形表示数据频率,高度代表频数,宽度代表数据范围。
6. **散布图**:
- 散布图显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帮助识别是否存在关联或趋势。
7. **控制图**:
- 控制图监测过程稳定性,识别异常变化,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过程参数。
这些工具的运用有助于系统地发现问题,制定有效策略,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是持续改进和六西格玛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应用中,应灵活结合,综合运用,以实现最佳的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