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网络基础-微电子封装中化学镀NiP薄膜研究】
微电子封装是现代电子工业中的核心技术,它涉及到微小电子元件的组装和连接,以实现更小、更高效的电子设备。在这个过程中,钎料起着关键作用,作为连接材料确保组件之间的稳定连接。化学镀Ni-P(镍-磷)薄膜在微电子封装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具有优秀的可焊性和作为钎焊阻挡层的特性。
本研究主要关注铝基表面的化学镀Ni-P工艺,目的是开发适用于微电子封装领域的高性能Ni-P镀层,并优化镀层制备工艺,增强其可控性和可靠性。通过对比实验确定了预处理工艺,包括采用中浓度浸锌液(氢氧化钠120g/L,氧化锌20g/L,酒石酸钾纳20g/L,三氯化铁2g/L,硝酸钠1g/L),并选用10%的硝酸进行退锌处理,以最小程度腐蚀基体并有效去除一次浸锌层。进一步研究发现,二次浸锌30s可形成均匀单层的锌层覆盖基体。
接下来,研究探讨了镀液成分和pH值对镀层成分及镀速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发现在酸性环境中(pH值3.5到6),pH值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其次为主盐NiSO₄和还原剂NaH₂PO₂的浓度。随着pH值的增加,镀层磷含量降低,而镀速则在pH值低于5时显著增加,之后变化不大。此外,主盐和还原剂的浓度也会影响镀层的磷含量和速度。
对于化学镀Ni-P薄膜与Sn-3.5Ag钎料的界面反应研究,发现不同磷含量(6.5wt.%, 8.5wt.%
)的Ni-P层在25℃下与Sn-3.5Ag进行钎焊时,润湿角和铺展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不大。界面结构由钎料到基体依次为Ni-Sn, Ni-Sn-P, Ni-P和Al。时效过程中,两种Ni-P层的界面都会形成棒状的IMC(金属间化合物),而8.5wt.%P的Ni-P层在长时间时效后会完全消耗。焊点时效后,IMC层会增厚并可能导致剥落。
综合以上研究,化学镀Ni-P在微电子封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预处理和镀层制备工艺的优化对于提高焊点的可靠性至关重要。界面反应和IMC生长规律的了解有助于设计更稳定的封装方案。未来的工作可能涉及进一步优化镀层参数,以及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Ni-P镀层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