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化学总复习:元素周期律速效提升》
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学科中的核心概念,它揭示了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变化的规律性。本复习资料主要针对2017届高考化学第五单元的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特别是第二节的元素周期律速效提升部分。
1.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 例如,碱性的比较,如KOH>NaOH,遵循的是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因此碱性增强的规律。
- 相对原子质量并不是元素周期表排列的依据,Ar和K的相对原子质量差异不能用周期律解释。
- 酸性的比较,如HClO4>H2SO4,体现的是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增强的规律。
2. **周期性规律的判断**
-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递变,如HCl>HBr>HI,反映了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氢化物稳定性下降的规律。
3. **周期表发展趋势**
- 第七主族(卤素)元素通常在同一周期中具有最强的非金属性,如题目中的D选项。
- 同主族元素不一定都包含金属和非金属,比如第二主族只含金属元素。
4. **元素性质的综合分析**
- 通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可以推断其化合物的性质,如W、X、Y、Z四种元素的氢化物稳定性和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等。
5. **特殊规律与例外**
- 氢化物与最高价含氧酸的反应,如氨气与硝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体现了氮的特殊性质。
- 特殊情况下,如NO中N的+2价和O的-2价,说明氮的电负性小于氧,但不能简单地通过氧化态判断非金属性。
6. **非金属性比较**
- 氨气与氧气的反应表明氮的非金属性不如氧强。
- 非金属性与物质的沸点无关,沸点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
7. **元素性质的比较**
- 酸性、碱性、熔点和沸点的比较,需要综合考虑元素周期律和分子结构。
- 如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而苯酚的酸性较弱。
8. **综合排序**
- 酸性、碱性、熔点和沸点的比较需要结合元素周期律和分子间作用力等因素进行判断,如H2O的沸点高于NH3和PH3,是因为水分子间的氢键效应。
以上是元素周期律速效提升的主要知识点,通过这些内容,考生可以加深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理解,进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对于高考化学复习,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元素周期律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