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是指涉及肝脏的各种疾病,包括炎症、肿瘤、代谢异常等多种情况。在了解肝病时,首先要明白肝脏的解剖位置。肝脏位于人体腹腔的右上部,分为左、右两叶,其中右叶较大,左叶较小。正常成年人的肝脏重量约为1200至1500克,大小约为长25厘米、宽15厘米、厚6厘米。肝脏的上界在右侧第5至6肋间,下界与肋缘之间有一定的活动度,通常在正常情况下触摸不到。
肝肿大并不一定是肝炎,肝炎也不一定都会导致肝肿大。正常情况下,肝脏在肋缘下是摸不到的,但在特定人群中,如瘦长体型、多次生育的女性、肺气肿患者等,可能因生理原因能触摸到肝脏,但质地柔软且无压痛。如果肝脏肿大超过1.5厘米,或者上下界超出了正常范围,且伴有质地、边缘或表面的改变及触痛,这可能是疾病的迹象,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病因,如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肿瘤等。
肝功能试验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但并非绝对准确。例如,γ-GT(γ谷氨酸转肽酶)的升高可能出现在多种肝胆疾病中,而AFP(甲胎蛋白)的升高可能与肝癌、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肝炎或其他肿瘤或妊娠有关。此外,血清蛋白和球蛋白的比例变化也可能受多种疾病影响,包括营养不良、贫血、肾病等。因此,单一的化验结果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标准,必须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大三阳”和“小三阳”是民间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的通俗说法。"大三阳"指的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提示病毒活跃并具有传染性。"小三阳"则是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通常表示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较低。若血清HBVDNA阴性且转氨酶正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监测。
乙肝五项是评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的标准检测项目,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HBsAg的存在表示感染,抗-HBs为保护性抗体,HBeAg阳性意味着病毒复制活跃,抗-HBe阳性则表明病毒复制减弱,抗-HBc阳性提示既往感染或当前感染。
肝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等。对于肝病的诊断和治疗,应由专业医生进行,患者应遵循医嘱并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