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地质地貌灾害:高考地理复习中,考生需要了解地质地貌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影响。地质地貌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它们往往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降雨、人为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2.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类活动,如工程建设、采矿、森林砍伐等,可能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例如,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和滑坡,过度开发山体可能导致山体稳定性下降,从而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
3. 地形和灾害分布:地理学习中,掌握不同地形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至关重要。如题目所示,横断山和秦岭等地由于地势复杂、地震频繁,可能成为地质地貌灾害的高发区。
4. 自然灾害链:一个自然灾害往往可以引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形成自然灾害链。如地震可能导致山体崩塌,进而引发滑坡,滑坡的碎屑物质在降雨作用下可能形成泥石流,甚至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5. 防灾减灾措施:了解和实施防灾减灾措施是高考地理的重要内容。这包括确定潜在灾害区、建立监测系统、采取工程技术加固山体、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等。
6. 气候因素与灾害:气候条件,如气温骤降(寒潮)和极端降雨,可以触发或加剧自然灾害。如寒潮可能导致农作物冻害,而降雨可能加剧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7. 土壤性质与灾害:黄土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土壤特性(如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在暴雨或人为扰动下容易发生崩塌和滑坡。因此,对黄土覆盖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开发需谨慎,避免引发地质灾害。
总结,高考地理复习需要重点掌握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分布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同时,了解自然灾害的连锁效应和防灾减灾策略也是考试的关键内容。对于特定地区,如黄土覆盖的丘陵地带,还需考虑土壤性质对灾害发生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考生可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