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是针对七年级地理的一份期中试题,主要涵盖了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球形状的证明、地球大小的理解、经纬度的表示、半球划分、地理位置的判断、地球运动的效应、四季变化、比例尺的应用、地形特征分析以及地图符号识别等多方面的知识。
1. 试题中的第一题通过海边观察轮船的现象,展示了地球是个球体的事实,而不是平面。这反映了地球的几何形状。
2. 第二题强调了地球的平均半径,这是衡量地球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这些都是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
3-4题涉及地理位置的判断,通过经纬度坐标来确定济南的位置,以及奥运会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考察了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5-7题考查经纬度的表示方式,正确答案是北纬用“N”,南纬用“S”,东经用“E”,西经用“W”。
8-9题涉及南北半球和纬度区间的划分,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极点是所有经线的交汇点,且位于南半球。
10-14题涉及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以及极昼极夜现象。
15-16题考察了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17-18题涉及到地图的比例尺和图例的识别,比例尺越大,表示实地距离在图上缩小的程度越大,因此长清区地图的比例尺最大。
19题计算了相对高度,即两个地点之间的垂直距离,这里是8844米减去(-155)米,等于9003米。
20-21题涉及山区安全与自然灾害应对,山洪暴发时应避免沿山谷方向逃生,而应向高处撤离,故选C。
22-24题考察了世界地理,涉及四大洋的辨识、地理事物的类型及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魏格纳。
这份试题全面覆盖了初中地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球形状、大小、运动、地理位置、地图知识等多个核心知识点,旨在检验学生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