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预测和分析交通需求,合理布局交通设施,优化交通流量分配,以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和服务水平。本课程设计以兰州市局部路网为研究对象,运用非平衡交通分配模型进行深入分析。
【非平衡交通分配模型】
非平衡交通分配模型是指在实际交通系统中,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存在差异时,对交通流进行分配的模型。这种模型考虑了路网中的拥堵和延误,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交通流的分布情况。常见的非平衡交通分配模型包括:
1. **0-1分配法**:该方法基于网络的拓扑结构,将交通流分配到最短路径上。假设交通参与者总是选择最短的路径,但实际上可能因各种因素(如拥堵、事故等)导致实际路径并非最短。
2. **容量限制-增量分配法**:此模型考虑了路段的通行能力限制,当路段流量达到其最大容量时,会分配额外的交通流到其他可替代路径,以反映交通拥堵的实际情况。
3. **多路径概率分配法**:这种方法考虑了交通参与者对不同路径的选择偏好,通过设定路径选择的概率来分配交通流,更接近于真实世界中多元化的出行选择。
【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兰州市局部区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路网几何特征、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数据。这些数据将用于构建交通小区,理解交通需求的来源和分布。随后,需要抽象出有向网络,标记路段长度和节点含义,设置虚拟OD对(Origin-Destination矩阵,表示起点-终点对)及其交通量。
交通小区的划分应基于土地利用特征和人口分布,确保交通需求的合理估计。接着,利用收集的数据和分配模型,模拟交通流分配。对比分析三种分配方法的结果,并通过程序或手工计算完成整个过程。
【工作量与进度】
学生需要按照预定的时间表进行工作,包括资料准备、路网抽象、分配计算和报告撰写。设计报告需包含清晰的计算步骤、图表和分析结果,篇幅不少于20页,以展示完整的思路和较强的可读性。
【参考文献】
课程设计参考了多本交通规划领域的权威著作,包括王炜的《交通规划》、邵春福的《交通规划原理》、陆化普的《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以及王炜等的《交通工程学》,这些书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这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非平衡交通分配模型解决实际交通规划问题,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交通规划的核心概念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