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文章结构与叙述顺序:《北京的春节》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从腊八节开始,历经小年、除夕、初一、元宵节,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场景。详写部分集中在腊八、小年、除夕、初一和元宵,略写部分则是其他时段,这样安排既全面展示了春节习俗,又突显了重要节日的氛围。
2. 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详写部分如腊八的熬粥、泡蒜,小年的准备,除夕的忙碌,初一的光影,元宵的热闹,这些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北京春节的浓厚氛围。略写部分则起到补充和衬托的作用,使得整体结构平衡,重点突出,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3. 地方特色与情感表达:文中“京味儿”语言的运用,如“零七八碎儿”、“玩意儿”,展现出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习俗的热爱之情。通过“老年间”、“闲在”等口语化词汇,营造出亲切朴实的民间风情,强化了地域文化韵味。
4. 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形象地描绘了腊八粥丰富的配料,体现出作者对这一传统食物的赞美和喜爱。
5. 除夕的热闹细节:除夕的热闹体现在香味(家家赶做年菜)、色彩(红红的对联和各色年画)、声音(鞭炮声日夜不绝)以及人们的活动(穿新衣、贴对联、吃团圆饭、守岁)。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除夕的喜庆气氛。
6. 正月初一的变化:与除夕的热闹形成对比,正月初一时铺户上板,全城休息,呈现出与除夕截然不同的宁静景象。
7. 主题情感:《北京的春节》和《腊八粥》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民间习俗的丰富多样和人们在节日中的欢乐与和谐。
8. 内容详略处理:《腊八粥》中,详细描绘了八儿等待吃粥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展现了他的急切、好奇、聪明和期待,而实际的吃粥过程则略写,以达到留白的效果,让读者自己去想象那粥的美味和一家人的幸福时刻。
9. 描写手法:《腊八粥》中,作者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如“靠着妈妈斜立着”、“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将八儿的满足和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童年的纯真和家庭的温馨。
这两篇文章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细腻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