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点】
一、免疫学基础
1. 抗原的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是由其分子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决定的,这些基团能够与特定的免疫应答成分(如抗体或B细胞受体)相互作用,形成特异性的免疫复合物。
2. 免疫球蛋白IgG:IgG经木瓜酶水解后,能够与抗原结合的片段是Fab片段,每个IgG分子含有两个Fab片段,它们负责识别和结合抗原。
3. 补体系统:C3b具有免疫粘附作用,能够与病原体结合并将它们标记为靶标,促使吞噬细胞清除。
4. 超敏反应类型: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属于Ⅱ型超敏反应,是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血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结合,引发抗体介导的细胞破坏。
二、免疫学基础(续)
5. 免疫球蛋白激活补体:IgG1、IgG2、IgG3和IgM能激活经典途径的补体系统。
6. T细胞标志:CD3分子是T细胞的特征标志,参与T细胞的信号转导;抗原识别受体(TCR)是T细胞识别抗原的主要结构;丝裂原受体参与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三、免疫学基础(填空题)
1. 个体发育最早合成的Ig是IgM,IgM在感染早期可作为诊断标志;而IgM也是新生儿先天性免疫的一部分。
2. 免疫活性细胞主要包括B细胞和T细胞,它们是免疫系统的主体。
3. Ⅰ型超敏反应主要涉及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而Ⅳ型超敏反应则由活化的T细胞主导。
4. Ⅲ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是免疫复合物的沉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吸引炎性细胞。
5. 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剂包括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
四、名词解释
1. 免疫防御:是指机体通过免疫系统对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进行识别、攻击和清除的过程,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2. 补体:是一组在血清和组织液中存在的蛋白质,参与多种免疫反应,如溶解细菌、中和病毒、促进炎症反应等。
3. 抗体调理作用:是指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能够增强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
五、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功能
HLA系统是人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包括:
1. 提呈抗原:HLA分子能够捕获并展示内部和外部抗原片段给T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反应。
2. 自身免疫耐受的维持:HLA的多样性有助于区分自身与非自身抗原,防止过度的免疫反应。
3. 供体与受体间的兼容性检测:在器官移植中,HLA匹配度是决定移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六、微生物学基础
1. 溶菌酶的作用:溶菌酶通过裂解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N-乙酰胞壁酸与N-乙酰葡糖胺之间的连接,破坏细菌细胞壁。
2. 疾病传播途径:白喉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大肠杆菌是正常菌群,但某些类型可导致疾病;脑膜炎球菌通过呼吸道传播。
七、微生物学基础(续)
3. 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霍乱毒素;转导是细菌基因转移的一种方式,涉及噬菌体介导的遗传物质交换。
4. 垂直传播疾病如艾滋病、梅毒、乙肝等,可以通过母婴传播;钩端螺旋体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尿液或粪便传播。
八、微生物学基础(名词解释)
1. 菌毛:是细菌表面的细长丝状结构,参与细菌的运动和黏附。
2. 侵袭力:指病原菌侵入宿主细胞的能力,包括黏附、穿透和在宿主体内存活的机制。
3. 扩散因子:是某些细菌产生的酶,帮助它们在宿主体内扩散。
4. 潜伏感染:病原体在宿主体内处于静默状态,不引起明显症状,但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活跃。
5. 始体:是某些原核细胞生物如衣原体在细胞内的无壁、繁殖形式。
九、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1.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2. 病毒的核心包含环状双链DNA和DNA聚合酶,外围有包膜蛋白,其中表面抗原(HBsAg)是病毒感染的标志。
3. HBV能建立慢性感染,长期存在于宿主体内,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增加。
4. 病毒的基因变异可能导致疫苗效果减弱,抗病毒治疗效果变差。
十、寄生虫学基础
1.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阶段是一核包囊,这是其在环境中的生存和传播形式。
以上是浙江省200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免疫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的基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