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之策略估值:科学估值,创造价值
本文主要讨论科创板的策略估值,着重于科学估值和创造价值。科创板采用市场化的询价定价方式,有望成为A股新股发行定价改革的催化剂。此外,科创板的上市标准突破了企业盈利的限制,重点支持的6大领域(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医药)甚至允许亏损的公司上市,这对于传统的估值方法(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等)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在策略估值方面,申万宏源早在2014年提出了“驱动力VS生命周期”的分析框架,对新经济行业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将在此基础之上对新经济行业的估值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我们将估值方法分为五个阶段:概念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概念期:VM指数和实物期权法较为适用。概念期企业往往尚无正式产品或服务,仍属战术博弈阶段,此时适用VM指数(VM指数=本轮投前估值/前轮投后估值/两轮之间间隔月数)作为企业估值扩张速度的表征,VM指数原则上不应超过0.5,且一般呈现出随着融资轮数增加而逐轮下降的趋势。此外,概念期的企业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使用现金流折现时折现率很高从而导致估值偏低,但不确定背后出了风险同样蕴含着机会,引入实物期权的概念有利于更好评估早期企业价值。
导入期:行业空间和客户价值的评估是关键。导入期企业新产品刚刚投入市场,规模不大且业务单一,不确定性极强,这一阶段的估值是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以互联网行业为例,导入期的互联网企业需要考虑“估值五要素”,分别为客户数、客户网络效应、客户互动因子、企业团队价值以及初始投资成本,非线性的发展模式下对于行业空间的测算和客户价值的评估需要结合定性与定量思维。
成长期:业绩增速是王道。进入成长期后,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企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根据企业是否跨过盈亏平衡点可分别用PEG和PS估值。
成熟期:盈利和现金流是基础。进入成熟期的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结构并稳定地进入市场销售,销售增长速度缓慢直至转而下降,分红也较为稳定,这一阶段是各类估值方法最为通用的阶段,实践中常用的DCF、PE/PB/PS、EV/EBITDA和NAV等估值方法均适用。
衰退期:“当下”重于“未来”,重置成本法是最好选择。
此外,本文还回顾了A股新股发行定价制度的演化历程,包括额度管理审批制、指标管理审批制、核准通道制和核准保荐制四个阶段,改革方向朝着市场化、注册制不断推进。
本文对科创板之策略估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投资者和研究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