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给定的文件内容来看,涉及到的是儿科护理学相关的知识点,这些内容通常作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复习资料。下面将详细解释文件中提及的关键点:
一、小儿生长发育评估:
1. 头围测量是反映脑部和颅骨发育的重要指标。新生儿出生时头围平均为33-34厘米,一岁时约为46厘米,两岁时48厘米,五岁时达到50厘米。
2. 儿童的生长发育存在明显的时期性,婴儿期是生长发育的一个高峰期。
3. 身长的计算公式为:年龄×7+70cm,例如3岁儿童的平均身长约为91厘米。
4. 体重测量也可用于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7-12个月的健康儿童体重计算公式为:6kg+月龄×0.25(kg),因此10个月时的体重约为8.5kg。
二、小儿营养和辅食添加:
1. 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可添加末状食物,如新鲜的鸡、鱼肉末、瘦肉、馒头片等。
2. 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的物质包括肝脏等含铁丰富的食物。
3. 治疗缺铁性贫血时,建议铁剂与维生素C一起服用,最佳时机为两餐之间。
三、小儿疾病预防和免疫:
1. 被动免疫是指在人体未建立主动免疫之前,通过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方式迅速获得免疫力。
2. 儿科治疗室的消毒间隔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治疗室通常需要每日消毒两次。
3. 新住院患儿的体温测量频次初始为每日三次,稳定后改为每日两次。
四、小儿的生理特点:
1.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脊柱会出现自然弯曲,全部出现的时间为生后12个月。
2. 小儿膀胱位置较高,输尿管短,这可能影响排尿功能。
3. 骨髓外造血是指肝脏、脾脏等器官参与造血,特别是在胚胎5个月开始的造血阶段。
五、小儿常见疾病护理:
1. 儿科护理学不仅包括对小儿疾病的护理,还包括生长发育、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保障小儿身心健康。
2. 正常小儿白细胞分类在不同年龄段会出现两次交叉,其中一次是在4-6天,另一次在4-6岁。
3. 按形态学分类,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六、护理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1. 婴儿期的肾脏位置较高,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 女婴上行感染比男婴少见,这与女性尿道较短有一定关系。
以上内容涵盖了儿科护理学的多个方面,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评估、营养和辅食添加、疾病预防和免疫、小儿生理特点、常见疾病护理及护理实践中的注意事项。这些都是儿科护士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