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旨在探究疾病病因并制定防治策略。在这个领域,我们关注一系列关键概念,如类实验、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感染率等。
类实验是现场研究的一种形式,虽然它可能不完全符合实验研究的四个基本特征——设立对照、随机分配、人为干预和前瞻追踪,但依然能提供疾病因果关系的线索。
发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新出现某病病例的频率,是衡量新发病例的重要指标。罹患率与发病率类似,都是针对新发病例,但通常用于描述较短时间内的疾病爆发。
患病率则关注某病新旧病例在特定时间点的总数占比,反映了某一时刻疾病的总体负担。感染率是指在检查人群中,当前感染者所占的比例。
续发率用于评估传染病传播效率,是在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百分率。死亡率是衡量所有人因各种原因死亡的比例,而病死率特指因某病死亡的患者占该病患者的比例。
生存率是指经过一定年限后,接受特定治疗或患有某种疾病的人群中,存活病例的比例。散发、流行、暴发和大流行则描述了疾病发生的规模和速度,从零星出现到大规模爆发。
描述性研究如现况调查和横断面研究,用于描绘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普查是全面调查特定人群,而抽样调查则选取代表性样本。生态学研究则在群体层面上研究疾病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比较病例和对照的暴露历史来探索疾病关联,匹配是为了控制混杂因素。队列研究是一种前瞻性研究,通过追踪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情况来检验病因假设。
暴露是指个体接触某种潜在病因,危险因素则是可能导致特定疾病发生或增加发病风险的因素。队列指的是研究人群,标化死亡比和相对危险度衡量的是暴露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强度,而归因危险度则量化了暴露因素对发病风险的直接影响。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误,由于部分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无法被追踪而导致的数据不完整。这些概念构成了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