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是建筑领域经历重大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期,学院派的折中主义风格占据主导,尽管产生了许多美观的作品,但它们仍然受限于古典主义原则,缺乏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无法满足工业化社会的需求。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扩张,出现了大量设计粗糙、品质低下的出租公寓,以及因工业生产而泛滥的无趣设计,这些现象引发了设计界的反思。
1880年代起,新艺术运动逐渐兴起,特别是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成为一股反对学院派保守倾向和工业化负面影响的强大潮流。新艺术运动不仅在绘画、工业设计、建筑和室内设计等领域展现出影响力,而且尝试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寻求新的表达方式。这场运动强调自然形态和曲线美,影响了多个地区和国家,如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德国的青年风格派、维也纳分离派等。
工艺美术运动由英国的罗斯金和莫里斯等人推动,他们主张回归手工艺,抵制机械制品,追求艺术与实用的结合。莫里斯的设计理念是向自然学习,其作品多采用自然元素,注重结构合理性与色彩搭配。然而,工艺美术运动对机器的排斥并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且其高昂的手工成本限制了推广。
新艺术运动则更加关注形式与功能的融合,尤其是在建筑方面,建筑师们开始探索如何在新材料和新结构中融入艺术元素。例如,新艺术建筑常采用流线型设计和曲线装饰,将冷硬的金属材料转化为柔美的形态,同时注重结构的节奏和韵律。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包括都灵路12号住宅和德国魏玛艺术学院等。
在这个阶段,德国建筑师如申克尔和桑珀对新建筑的探求产生了深远影响。申克尔的思考促使建筑师寻找属于当代的新样式,而桑珀的理论则强调建筑装饰源自材料和技术的应用。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的作品虽然仍保留传统建筑的痕迹,但其设计已经开始走向简洁和净化。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建筑探索,是对古典形式的挑战,也是对工业化影响的回应。新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等流派尝试打破旧有的束缚,寻找能够适应社会变迁的新型建筑语言。这些运动不仅影响了建筑的外观,也改变了建筑的功能性和美学,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