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传染病是指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引起群体发病的疾病,它们通常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包括病毒、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急性传染病知识要点:
1. 鼠疫:鼠疫是由革兰阴性菌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其致病力主要由质粒和染色体的毒力岛编码决定。鼠毒素能损害心肌,原发性肺鼠疫最为危险。诊断基于患者发病前10天的活动史和接触情况,采血进行检测。治疗首选链霉素,动物间流行可通过控制啮齿动物和其寄生蚤类来防止。
2. 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全球共发生七次大流行,其中第六次是埃尔托型。潜伏期1-3天,以剧烈腹泻、呕吐为特征,不伴随发热。治疗关键在于快速大量补液。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食物和水源污染也是常见途径。
3. 肝炎:分为多种类型,如甲肝、乙肝和丙肝。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乙肝则通过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不同类型的肝炎潜伏期不同,症状包括黄疸、恶心、乏力等。甲肝和戊肝患者需隔离两周,乙肝免疫接种自1991年开始普及。
4. 细菌性痢疾(菌痢):属于甲乙类传染病,主要由志贺菌属引起,传播方式为接触传播。病症包括严重腹泻和腹痛。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两次阴性结果才能解除隔离。慢性菌痢和带菌者需连续三次粪便培养阴性才可解除管理。
5. 伤寒: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症状有持续发热、乏力、肝脾肿大等。治疗首选氟喹诺酮类药物,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可用头孢噻肟。并发症包括肠出血和肠穿孔。
6. 艾滋病:由HIV病毒引起,感染初期可能无症状,随后发展为淋巴结肿大和各种机会性感染。HIV检测主要针对P24和P120抗体。中国艾滋病流行以泰国B亚型为主,吸毒人群多为C亚型。
7.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通过粪口传播,瘫痪型分为多个阶段。2000年我国已宣布消灭本土野病毒。疫苗接种是预防的关键,但疫苗衍生脊灰病例也需关注。
8. 麻疹:冬季和春季为流行季节,儿童易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和皮疹。潜伏期10-14天,传染期在出疹前后5天。
9. 白喉: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主要表现为咽喉部假膜形成。诊断通过亚碲酸钾试验,治疗首选青霉素或红霉素,并早期使用抗毒素。
以上疾病的有效防控包括疫苗接种、卫生习惯改善、隔离措施和及时治疗。了解这些知识对于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