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疫性实蝇监测技术规范》是一份详细指导如何对检疫性实蝇进行监测和管理的文件,旨在预防和控制这些害虫的扩散,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以下是对规范中的主要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监测准备**:
在监测前,需要收集关于检疫性实蝇及其寄主植物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制定出调查计划,以便于有效地实施监测工作。
2. **监测区域**:
- **发生区**:对已有疫情的地区进行重点监测,关注疫情的发展和扩散趋势。
- **未发生区**:主要在高风险区域进行监测,如历史疫情区、交通沿线、植物产品集散地和消费区,目的是早期发现可能的入侵。
3. **监测植物**:
监测对象主要包括柑橘、龙眼、桃、芒果、番石榴、木菠萝、辣椒、番茄、苦瓜、黄瓜等检疫性实蝇的寄主植物。
4. **监测时期**:
根据地理气候条件,全国被划分为三个监测季节区域,各地区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监测时间。
5. **监测用品**:
主要使用Steiner和McPhail诱捕器,以及不同类型的诱饵,如Me(Methyl eugenol)用于桔小实蝇,Cue(Cuelure)用于瓜实蝇,T(Trimedlure)用于地中海实蝇,I(α-Ionol)用于辣椒实蝇。此外,还有蛋白诱饵(Torula yeast and borax pellets)用于吸引实蝇两性成虫。
6. **监测方法**:
- **性引诱剂诱捕法**为主要监测手段,监测点设置要考虑寄主植物分布和风险程度。
- **辅助性调查**:当常规监测出现问题时,可以采用其他调查方法,以确保监测的准确性。
7. **监测点设置**:
在未发生区,每个县级行政区设置5-10个固定诱捕点,水果和蔬菜种植基地则根据生长周期增设短期监测点。每个诱捕点放置不同种类诱捕器,保持适当距离,确保数据的全面性。
8. **诱捕器安放**:
诱捕器应挂于1.0-1.5米的高度,最好选在寄主植物上,避免阳光直射和树叶遮挡。
该规范提供了从前期准备到实际操作的全方位指导,确保了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及时发现和应对检疫性实蝇疫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些细节的严格遵循,能够提高监测效率,防止害虫的进一步传播,保障农作物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