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的重要文件,旨在通过美术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创新思维、技术意识以及个性发展。以下是该课程标准的关键知识点:
1. **课程性质与价值**:
- **美育功能**:美术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情感冶陶**:通过美术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责任感。
- **文化传承**:美术课程让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共享和贡献文化资源。
- **感知与思维发展**:美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基础。
- **创新精神与技术意识**:美术课程鼓励创新精神,培养技术实践能力,为未来社会做好准备。
- **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尊重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在共同价值观下实现全面发展。
2. **基本理念**:
- **综合性和探索性**:课程设计注重不同领域的综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发现。
- **关联生活经验**: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情感体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审美意识。
- **多样性**:课程评价多元化,不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 **课程目标**:
- **总目标**: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包括审美、创造、技术、情感和社会参与等方面。
- **阶段目标**:针对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设定了不同的阶段目标,适应不同年龄层的认知发展。
4. **内容标准**:
- **内容说明**:明确了各阶段应学习的主要美术内容和学习方式。
- **阶段内容**:具体到各个年级,内容涵盖艺术欣赏、创作实践、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等。
5. **实施建议**:
- **教学建议**:提倡启发式教学,结合生活情境,注重过程而非结果。
- **评价建议**:强调形成性评价,鼓励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关注学生进步和发展。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倡导利用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如社区资源、网络资源等。
- **教材编写建议**:教材应符合课程标准,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旨在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体验、探索和创新的美术教育环境,旨在通过美术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的现代公民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