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概述】
这篇教学设计围绕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穷人》展开,旨在通过深入研读文本,使学生理解在沙俄时期穷人的悲惨生活背景,感受主人公桑娜和渔夫的善良与互助精神。设计遵循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预习、搜集资料和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
【教材分析】
《穷人》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描绘了桑娜和渔夫在极度贫困中收养邻居孤儿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光辉。文章通过细致的人物描写,尤其是心理活动的刻画,让读者深刻体验到人物的情感世界,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劳动人民的苦难。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和信息处理能力,教师鼓励他们在预习阶段收集关于作者的资料,以增强对文本的理解。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对桑娜的心理变化产生兴趣,因此,教学设计侧重通过朗读和角色揣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内心。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注重长文短教,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然后聚焦关键段落,特别是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通过朗读、讨论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共情能力,同时锻炼他们的分析和想象能力。教师以富有情感的语言引领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感和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 深入理解文本,分析桑娜和渔夫的行为背后的人格特质。
2. 学习文章独特的语言表达,尤其是心理描写的运用。
3. 提高有感情的朗读技巧,深化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于体会桑娜的心理变化,通过心理描写理解人物形象。难点在于掌握心理描写在塑造人物性格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阅读和讨论来体验和表达这些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两部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在第一部分,学生需梳理人物关系和故事梗概,学会概括长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让学生理解她的矛盾和担忧,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人物性格。
总结,这个教学设计以《穷人》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旧俄时代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让孩子们在文学的熏陶中领略人性的善良和互助的精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