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述: 1. **非均匀量化方法**:在语音信号的数字化过程中,采用非均匀量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语音信号的特点,即小幅度信号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大幅度信号。非均匀量化能够提高小信号的量化精度,减少大信号的量化误差,从而在有限的比特数下获得更好的信号质量。 2. **PCM30/32路系统时间参数**:在PCM30/32路系统中,每个码的时间间隔是488纳秒,这是基于2.048Mbps的数据率计算得出的,确保了每一路语音信号的正确采样和重建。 3. **PCM30/32路系统帧结构**:TS0用于传送帧同步信号,确保接收端能正确地识别每一帧的开始;TS16用于传送话路信令,承载关于呼叫控制的信息,如拨号音、忙音、振铃信号等。 4. **复帧概念**:复帧由多个连续的帧组成,在PCM30/32路系统中,复帧的重复频率为500HZ,即周期为2毫秒,这在传输信令和控制信息时特别有用。 5. **程控交换机硬件架构**:程控交换机的核心部件包括话路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其中话路系统负责信号的传输和转换,而中央控制系统则负责运行控制软件,实现呼叫处理、资源管理等功能。 6. **光纤通信中的色散与损耗**:二氧化硅光纤的零色散波长在1310nm附近,意味着在这个波长下,信号的传播速度几乎一致,减少了色散的影响。同时,1550nm波长下的损耗最小,适合长距离传输,这两点是光纤通信设计中的关键考虑因素。 7. **G.652光纤特性**:G.652光纤是一种单模光纤,它的零色散波长位于1310nm,这意味着在该波长下,光信号的色散效应最小,适用于高速率、长距离的光纤通信系统。 8. **光缆基本结构**:光缆由缆芯、加强元件和护套三部分组成。缆芯包含一根或多根光纤,用于传输光信号;加强元件提供物理支撑和保护,防止光缆受到外力损坏;护套则起到防水、防潮的作用,保护内部组件不受环境影响。 9. **光缆类型**:光缆根据其内部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层绞式、束管式、骨架式和带状式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10. **网状网拓扑结构**:在网状网拓扑中,N个节点完全互连,需要N(N-1)/2条传输线路,这种结构提供了高度的冗余性和可靠性,但成本和复杂性也相应增加。 11. **星型网拓扑结构**:星型网中,N个节点完全互连仅需N-1条传输线路,中心节点充当集线器的角色,简化了网络管理和维护,但在中心节点故障时,整个网络的通信会受到影响。 12. **ATM技术融合**:ATM(异步传输模式)技术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势相结合,既能保证实时性和服务质量,又具备灵活的数据包调度能力,适用于多媒体通信和高速数据传输。 13. **电话网技术体制**:根据1998年发布的《自动交换电话(数字)网技术体制》,中国电话网被划分为三级,分别是端局、汇接局和长途局,这一结构优化了网络资源的利用,提高了通信效率。 14. **长途电话网分级**:新的电话网体制下,中国长途电话网分为二级,即一级长途交换中心(DC1)和二级长途交换中心(DC2),这样的分级结构便于管理和运营,同时确保了跨区域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5. **串接电路与交换中心**:当电话网全网为三级时,两端局之间的最大串接电路段数为5段,最多串接6个交换中心,这限制了信号传输的延迟和潜在的信号衰减,保持了通信质量。 16. **一级长途交换中心职能**:一级长途交换中心主要负责汇接省际长途来去话务和所在地的长途终端话务,扮演着国家长途通信网络的枢纽角色,确保跨省通信的畅通无阻。 17. **一级长途交换中心连接方式**:一级长途交换中心之间以基干路由网状相连,形成一个全国性的长途通信骨干网,提供高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18. **二级长途交换中心连接策略**:二级长途交换中心不仅可以与从属的一级长途交换中心建立连接,还可以与非从属的一级长途交换中心建立直达电路群,增加了网络的灵活性和冗余度。 19. **一级长途交换中心双重职能**:一级长途交换中心不仅承担长途话务的汇接任务,还可能具备二级长途交换中心的功能,如处理本地长途通信需求,增强网络的服务能力和覆盖范围。 20. **本地网路由选择原则**:本地网内的路由选择遵循“直达路由、迂回路由、最终路由”的顺序,确保在不同情况下都能找到最合适的通信路径,保障通信的连续性和质量。 21. **数字本地网的电路串接限制**:为了保证通信质量,数字本地网中,原则上端至端的最大串接电路数不超过3段,避免过多的信号衰减和延迟。 22. **电话号码长度规范**:根据CCITT的建议,国内有效号码的长度不超过12位,国际有效号码长度不超过15位,这些规定旨在确保电话号码的唯一性和可管理性。 23. **电话网编号方式**:我国电话网采用不等位编号方式,即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电话号码位数可能不同,这有助于优化号码资源的分配,同时简化了拨号过程。 24. **No.7信令系统层级结构**:No.7信令系统的消息传递部分包括信令数据链路、信令链路功能和信令网功能三个层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框架,支持复杂的通信服务。 25. **No.7信令网架构**:国内No.7信令网由HSTP(高级信令转接点)、LSTP(低级信令转接点)和SP(信令点)组成,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信令传输网络,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扩展性。 26. **同步基准信号标准**:2048Kbits/s和2048KHz是两种常见的同步基准信号,用于确保通信网络中的各种设备能够同步操作,维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7. **No.7信令网结构层次**:我国的No.7信令网同样为三级网络结构,与电话网的分级相呼应,便于管理和维护。 28. **HSTP连接方式**:第一级HSTP间采用A、B平面连接,每个平面内部各HSTP网状相连,A和B平面成对的HSTP通过网状结构相连,增强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容错能力。 29. **LSTP与HSTP连接要求**:每个LSTP必须通过信令链至少连接至A、B平面内的成对HSTP,确保了信令信息的有效传递和网络的连通性。 30. **LSTP至HSTP信令链路组工作模式**:LSTP至A、B平面两个HSTP的信令链路组之间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工作,能够在一条链路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另一条链路,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1. **SP连接要求**:每个SP至少连接至两个STP,形成冗余连接,即使其中一个STP发生故障,也能通过另一个STP进行通信,保证了通信服务的不间断。 32. **SP至STP信令链路工作模式**:SP至两个STP的信令链路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工作,合理分配了通信负载,提高了网络的效率和可靠性。 33. **信令链路直联条件**:当两个信令点间的话务群足够大时,可以直接设置直达信令链,采用直联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加快信令传递速度,提高通信效率。 34. **主信令区划分**:我国信令网分为33个主信令区,这种划分便于管理和监控信令流量,确保信令资源的有效利用。 35. **信令点编码长度**:我国国内的信令点编码长度固定为24位,这种统一的编码格式简化了信令处理过程,提高了信令信息的识别和处理速度。 36. **直拨PABX的信令点编码分配**:直拨PABX(Private Automatic Branch Exchange,私人自动分机交换机)应当被分配信令点编码,以便于与其他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实现电话业务的互联互通。 37. **信令数据链路传输速率**:信令数据链路的传输速率通常为2048Kbits/s,确保了信令信息的快速准确传输,满足了现代通信网络对高速数据处理的需求。 38. **STP设备基本进网要求**:独立型STP的信令链路数量不少于512条,这一要求确保了STP设备具有足够的连接能力和信令处理能力,以应对大规模的通信需求。 39. **STP信令处理能力指标**:独立型STP的信令处理能力不低于80000MSU/s(消息信号单元/秒),这反映了设备的高性能和高吞吐量,能够处理大量的信令事务。 40. **STP信令链路组数量指标**:独立型STP的信令链路组数量不少于256,表明STP设备能够支持多个信令链路的同时工作,提高了网络的连通性和通信质量。 41. **STP路由区指标**:独立型STP的路由区数量不小于1024,这代表STP设备能够管理和服务于大量的路由区域,提升了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复杂度处理能力。 42. **综合型STP性能要求**:综合型STP的信令处理能力不低于10000MSU/s,最大信令链路数量不小于128,这些指标体现了设备的高集成度和多功能性,适合处理更复杂的网络环境。 43. **信令路由选择规则**:正常情况下优先选择正常路由,当正常路由不可用时,才会启用替换路由,这一规则确保了信令信息的优先级和通信的连续性。 44. **高效直达电路群与低呼损直达电路群的区别**:高效直达电路群上的过载话务可以溢出到其他电路群,而低呼损直达电路群不允许话务溢出,这反映了两者在话务处理策略上的差异,高效电路群注重资源利用率,低呼损电路群则更关注话务质量。 45. **网状网结构下的本地网配置**:在网状网结构中,所有端局与长途局间需设置基干电路群,所有端局间需设置低呼损直达电路群,这种配置确保了端局间的高效通信和长途通信的稳定。 46. **集中汇接方式下的本地网配置**:所有端局与长途局间需设置基干电路群,所有端局和汇接局之间需设置低呼损直达电路群,话务量大的两端局之间可设置直达电路,汇接局和长途局之间设置低呼损直达电路群,这种配置兼顾了通信效率和资源优化。 47. **电话用户话务负荷分类**:根据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我国电话用户的话务负荷被分为0.05-0.10Erl/用户和0.10-0.15Erl/用户两档,这一分类反映了不同用户群体的通信需求和行为特征,便于网络资源的规划和优化。 48. **交换设备来话中继话务量管理**:对于来话中继话务量的管理,交换设备需要具备一定的处理能力和策略,以确保通话请求的及时响应和合理分配,避免因话务量过大而导致的服务质量下降。
- 粉丝: 4
- 资源: 4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