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涵盖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这篇文章讲述了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故事,展现了孙权的远见卓识和吕蒙的可塑性。
1. 《孙权劝学》中的主要人物是孙权和吕蒙。孙权作为君主,鼓励吕蒙学习,指出即使事务繁忙,也要抽出时间学习,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吕蒙起初以军务繁忙为借口推脱,但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学习,并最终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2. 文章中涉及的文言词语理解是学习古文的基础。例如,"卿"是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邪"在这里读作"yé",表示疑问语气,"治经"指的是研究经典文献,"博士"在古代是指精通某一领域的学者。
3.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揭示了吕蒙学习的成果,鲁肃的惊讶和敬佩表明吕蒙的学习成效显著,也侧面反映了学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名言,提醒人们不应固守旧印象,应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改变和进步。
4. 通过对比方仲永和吕蒙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天赋并非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关键因素。方仲永虽然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但由于缺乏持续的学习和培养,最终变得平庸无奇。而吕蒙虽然没有显著的早慧,但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个有才略的人。这体现了教育和持续学习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5.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孙权劝学》这篇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观念至关重要。同时,也可以探讨如何克服学习障碍,如何有效地进行自我激励,以及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学习的时间和方法。
《孙权劝学》不仅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例子,更是传递了坚持学习、终身学习的深刻道理。在现代社会,这个故事仍然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启示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我,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