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1.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题组训练过关2含解析苏教版
2.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资源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上传者)
在高中化学复习中,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是重要的知识点,尤其对于准备高考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至关重要。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最大量,通常以溶质的质量(g)与溶剂的质量(g)的比值来表示,单位为g/g。 1. 溶解度的计算 题目中的第一道题涉及到溶解度的计算。例如,在某温度下,蒸发b克水或加入b克NaNO3固体可以使溶液达到饱和,这意味着b克水可以溶解b克NaNO3。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S等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除以溶剂的质量,即S = b / b = 100 g。但这个结果是每100克溶剂溶解的溶质质量,因此正确的溶解度应为100 g/100 g水,即100 g。 2.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质量分数的关系 物质的量浓度c可以通过溶质的质量m、溶液的体积V和溶质的摩尔质量M来计算,即c = m / (MV)。在第二道题目中,通过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了不饱和NaNO3溶液的浓度。同时,溶质的质量分数w = (溶质质量/m溶液) * 100%,以及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w = S / (100 + S)也得到了运用。 3.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曲线显示了温度变化对溶解度的影响。第三题中,讨论了MgSO4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表明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降低,而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t2℃时,无论是降温还是升温,MgSO4的饱和溶液都可能析出晶体。第四题中,当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由于溶解度下降,会析出晶体。 4. 实验操作与结晶 在制备硝酸钾晶体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蒸发浓缩和冷却结晶的方法来分离目标物质。实验过程需要注意控制温度,以确保得到理想的晶体。此外,洗涤晶体时选择适当的溶剂,如95%的酒精,可以减少晶体的溶解损失。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中,溶液的配制和分析涉及溶解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转换、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以及实验操作技巧等核心知识点。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概念,以便在考试中能够灵活运用。
- 粉丝: 3815
- 资源: 59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