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小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至关重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具体的实物操作,提升他们的观察和概括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口算简单除法题目唤醒学生对除法基础的理解,然后引入新课。通过分圆片的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体验有余数除法的产生。18个圆片,每6个一份可以均分,而每7个一份则会出现余数,这种情况下无法均分的部分即为余数。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个过程转化为除法算式,明确商和余数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当除不尽时,余数的出现是自然且必要的。
教学例3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了余数的含义,即在平均分配后剩余无法再均分的部分。通过讨论,他们明白了只有在不能均分的情况下,才会产生余数,如果还能继续均分,则需要继续进行除法运算。
例4则引入了一幅装羽毛球的情境,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尝试用除法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中的信息,提出适当的除法算式,并通过竖式计算来理解商的选择原则。学生们发现,商必须是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或等于除数的乘积,这样才能确保没有过多的余数。
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安排了课本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课堂总结部分,教师鼓励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强化对有余数除法概念的理解。
这堂课以直观、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符合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