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旨在帮助他们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体验作者的情感,以及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和情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阅读实践中,从而深化对语文内涵和语言形式的理解。
评价朗读是引导学生感悟的有效手段。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进入情境,体验作者的情感。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应注重评价学生的发音、语调和情感表达,以帮助他们理解词汇的含义和句子的结构。例如,在教授《我们也要当红军》时,通过评价学生朗读“红军叔叔,请等一等!”这句话,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清脆”、“传来”、“奔来”等词的含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急切心情。
活化形象是另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对于文本中抽象或概括的词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生动具体的画面,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如在《詹天佑》一课中,通过引导学生描绘“轰动”的场景,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轰动”这个词的含义,并引导他们揣摩詹天佑面对此情景时的心理状态,从而加深对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
再者,扩展练习也是促进学生感悟的有效途径。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多元解答的练习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通过讨论不同答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发现事物间的联系,理解文章的主旨。如在《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中,围绕“个”与“棵”的讨论,不仅让学生理解了数量词的用法,还引导他们认识到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初步接触到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评价朗读以增进情感共鸣,活化形象以深化文本理解,以及扩展练习以启发多元思考。教师应灵活运用这些策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文本特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感悟语文材料,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