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词语辨析**:同义词是指意义相近或基本相同的词语,如题目中的“一再”与“再三”。在选择使用时要注意它们在语境中的细微差异,例如“一再”多用于人的主动动作,而“再三”则不限于此。在写作和表达中,正确选用同义词可以增加语言的精确性和丰富性。
2. **词语搭配**:词汇的搭配使用也是语言应用的关键,如“通过”和“经过”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手段或媒介,后者强调过程。掌握词语的搭配规则可以避免语言表达上的错误,提高语言的规范性。
3. **成语和熟语的运用**:成语如“点石成金”、“下车伊始”、“师出无名”等,都有特定含义和使用环境,不能仅凭字面意思理解。了解成语的典故和正确用法,能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避免误用带来的误解。
4. **关联词的使用**:“因此”、“所以”、“不仅/还”、“既/又”等关联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和表达逻辑关系的作用。理解它们的用法和区别,有助于构建清晰的逻辑结构,使表达更加准确。
5. **词语的性质与应用**:“定性”与“定量”、“制定”与“制订”这类词语在语义上有不同侧重,“定性”关注事物性质的判断,“定量”关注数量的测定,“制定”通常用于法规、政策等,“制订”常用于创新性的计划。选择合适的词语可以使表达更加专业。
6. **近义词的选择**:在选择近义词时,需要考虑语境、语义的轻重、感情色彩以及词语的正式程度等因素。如“历程”与“征程”,“文弱谦逊”与“外柔内刚”。
7. **语法和句式**:句子中的关联词如“进而”、“因此”、“所以”、“不仅/还”等,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连接前后分句的作用,正确使用能增强句子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8. **语境的理解**:理解句子的上下文信息是选择合适词语的关键。比如“下车伊始”常用于形容新官上任,而题目中误用在描述登山场景,这就违背了成语的原意。
9. **修辞手法**:在表达中,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如“豆腐渣”工程比喻为“腐败”工程)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10. **标准的制定**:在定义和标准的建立中,需要明确具体的指标,如同义词的选取标准,暖冬的定义等,都需要有明确的参照和界限。
以上是根据题目内容总结的高中语文中涉及的词语运用、辨析、搭配、成语应用、关联词使用、语境理解等多个知识点,这些知识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