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中,专题五的第2讲主要聚焦于人体的稳态和免疫系统,这是生物学中的核心概念,对于高考生物备考至关重要。稳态是指生物体内环境的各种生理指标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而免疫则是指机体识别并消除外来抗原以及体内异常细胞的能力。
1. 在物质交换过程中,图中②和③分别代表淋巴液和组织液,它们构成了细胞外液的一部分。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①)中的渗透压会降低,可能导致水肿。
2. 人体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实现的。无论是寒冷还是炎热环境,人体都能通过调整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平衡。在寒冷中,机体增加产热,如颤抖,同时减少散热;在炎热中,增加散热,如排汗,减少产热。
3. 在寒冷环境中,为减少热量损失,皮肤血管会收缩,以降低体表散热,同时ATP的水解加快以提供能量,其合成量并不会明显减少,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并且与大脑皮层有关。
4. 哺乳动物脱水时,血浆渗透压会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防止进一步脱水。
5. 饭后血糖浓度的变化中,胰岛素的分泌会增加,促进血糖的摄取和储存,使血糖恢复稳定。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是即时的,不会长时间持续。
6. 胰岛素的生成涉及多个步骤,包括前胰岛素原的合成、切除信号肽和蛋白酶的作用。胰岛素原和胰岛素之间的转化涉及到肽键的断裂和水的消耗,而信号肽酶的作用正是切除信号肽。
7. 对于研究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合适的对照组应是切除胰脏但不注射胰岛素的狗,以对比注射胰岛素后的血糖变化。
8. 诺如病毒感染导致肠胃炎,可能引起呕吐、腹泻和发热等症状。病毒感染可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反复感染可能是由于病毒变异快,原有抗体无法有效应对。
9. 发热是身体对病原体的反应,涉及神经和免疫系统的调节。病人因缺氧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体温由下丘脑调控,支原体作为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含有蛋白质和RNA组成的细胞器。
10. 免疫反应中,吞噬细胞参与的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初期阶段,而T细胞和B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溶酶体处理病原体以暴露抗原,物质④可能是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
11.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有渗透压感受器,大量出汗失水过多时,会分泌抗利尿激素。当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可产生渴觉。
12. 免疫调节中,T细胞可以直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与抗原结合,记忆细胞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迅速活化。
13. HIV侵入初期,虽然攻击T细胞,但仍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而效应T细胞与HIV感染的细胞结合。
14. 长跑比赛中的生理变化包括:机体产热增加,主要通过骨骼肌收缩产生;心率加快,以输送更多氧气;汗腺分泌增加,以散热;同时,糖原分解加速,提供能量,血糖水平可能短暂升高。
以上内容详细介绍了高考生物专题中的稳态调节,包括体温、水分平衡、免疫反应等多个方面,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理机制和实验设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人体生命活动的自我调节和免疫防御机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