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2013版高中语文的“论修身同步练习”主要涵盖了古代汉语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文言句式。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解析:
1. **通假字**
- "幼而不孙弟"中的"孙弟"通"逊悌",意为孝顺恭敬。
- "______"处可能因原文缺失而无法填写,通常通假字是古代文字中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
2. **古今异义**
- "五十而知天命":古义指到了五十岁能明白自己的命运,今义则更广泛地指天的意志或命运。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古义是了解事物的真相,今义则常用来连接两个事件,表示先后顺序。
-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古义是指人的品质与外在行为相匹配,今义则专指人的举止文雅。
3. **一词多义**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有"是通假字,相当于"又",表示整数与零数之间。
- "君子亦有穷乎"中的"有"表示存在,问是否存在困境。
- "客有吹洞箫者"中的"有"表示存在,指某人具备某种特征。
- "苟非吾之所有"中的"有"表示占有,拥有。
- "五十而知天命"中的"知"是了解,明白。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知"也是了解,明白。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的"知"是知识,学问。
- "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可"是可以,表示允许。
- "朽木不可雕也"中的"可"是可以,能够。
- "可爱者甚蕃"中的"可"是值得,适宜。
- "潭中鱼可百许头"中的"可"大约,估计。
-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中的"可"是怎能,如何。
- "老而不死,是为贼"中的"贼"是邪恶的人,此处贬义。
- "今贼盛粮尽"中的"贼"是敌军,这里指敌人。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中的"立"是自立,立身。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中的"立"是站立,独立。
-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中的"立"是立即,马上。
- "复立楚国之社稷"中的"立"是建立,恢复。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中的"立"是确立,指定。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中的"能"是能力,能耐。
-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中的"能"是能够,可以。
-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中的"能"是有才能的。
- "能言善辩"中的"能"是擅长,善于。
- "忍能对面为盗贼"中的"能"是竟然,居然。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中的"诸"是兼词,相当于“之于”。
-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中的"诸"是各,各个。
- "于予与何诛"中的"诸"也是兼词,相当于“之乎”。
4. **词类活用**
- 名词作动词:如"过而不改"中的"过"是犯错,"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中的"杇"是涂抹。
- 名词作状语:"朝闻道"的"朝"表示在早晨,"夕死可矣"的"夕"表示在晚上,"宰予昼寝"的"昼"表示在白天。
- 名词的意动用法:"匿怨而友其人"中的"友"是把…当作朋友,"左丘明耻之"中的"耻"是认为…可耻。
5. **文言句式**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是一个判断句,译为:年岁寒冷,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对于理解古文和提高语文素养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