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化学变化:题目中提到的"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白膜"是化学变化的实例,这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即化学方程式为:Ca(OH)₂ + CO₂ → CaCO₃↓ + H₂O。
2. 改变固体溶解度:固体的溶解度通常受温度和压力影响。题目中提到的"加热"可以改变固体的溶解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 溶液性质:正确答案是B。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均匀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体系,不一定是液体,溶质也不一定是固体。例如,气体也可以作为溶质溶解在液体中形成溶液。
4. 溶液性质:正确答案是A。溶液加水稀释时,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但浓度降低。
5.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该溶质,因此加入氯化钠晶体后,晶体质量不变,A项正确。
6. 气体溶解度: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随之减小,导致气泡冒出。所以答案是B。
7. 硝酸钾溶解性:40℃时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因为晶体析出可能是由于冷却而非过饱和。20℃时析出晶体,说明此时溶液是饱和的,B、C、D正确,A错误。
8. 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所以接近饱和的溶液可能变为饱和,增加溶质或蒸发水分也能使其饱和。A项操作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9. 溶液配制步骤:正确顺序是计算-称量-溶解-转液贴签,B项正确。
10. 氯化钠溶液配制:A项错误,称量固体时不应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B项错误,应使用玻璃棒搅拌;C项正确,列出所有必要步骤;D项错误,酒精灯在配制溶液时无需使用。
11. 固体溶解度曲线:W在水和乙醇中均有溶解度,t1℃时水中的溶解度为mg,t2℃时水和乙醇中溶解度相同,但升温不会使饱和水溶液析出晶体,D项错误。
12. 溶质质量变化规律:随着硝酸钾固体的加入,不饱和溶液逐渐变为饱和,然后溶质质量不再增加,图像中C项符合。
13. 溶质质量分数混合:两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为(80g*10%+20g*15%) / (80g+20g)=12%,B项正确。
14. 洗涤问题:C项错误,酒精不能去除瓷砖上的水锈,一般用酸性清洁剂处理。
15. 溶解热效应:硝酸铵溶解吸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B项中两烧杯中无固体析出,A、B烧杯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因溶质溶解而变化,C、D错误。
16. 形成溶液:碘溶解于酒精形成溶液,①正确。
17. 错误实例:(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₄溶液呈蓝色;(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是纯净物;(3)溶质不一定是固体,如酒精可以是溶液中的溶质,它为液体。
18. 比较体积和溶解度:(1)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2)20℃时氯化钠溶解度约为36克,所以40克氯化钠不能完全溶解,溶液质量小于140克。
以上内容详细解析了试卷中的化学知识点,包括化学变化、溶解度、溶液性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液配制、溶解热效应、以及溶液的颜色、状态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