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立足文本,有效拓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基础文本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拓展,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拓展知识面,激发阅读兴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情感态度。
文本的结构包括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是文本的外在形式,包括字词、句式、段落等,是理性认知的基础。而深层结构则是文本所承载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念,如作者的情感态度、时代背景、文化内涵等,这些深层元素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实现有效拓展,教师需要把握好拓展的时机,这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拓展性阅读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雾凇》一课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和特征,通过讨论和分享,提升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期待。
课中拓展性阅读主要是在学生遇到理解障碍时,通过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以《江雪》为例,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可能会对作者的情感有所不解,此时教师可以提供作者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领会诗人的情感态度和精神追求。
课后拓展性阅读则是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将语文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或者通过搜集资料、参与活动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了解中药的相关知识,并探讨中药的药效。
“立足文本,深化主题”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围绕文本内容展开主题拓展阅读,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长征的背景和过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红军战士的精神风貌。
在类型上,拓展阅读可以分为情境欣赏类、感悟哲理类和文学欣赏类三种。情境欣赏类拓展阅读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体验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和价值观念的内化。感悟哲理类拓展阅读则是通过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帮助学生体会和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文学欣赏类拓展阅读则是在对文本形式和内容进行审美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立足文本,有效拓展”是一种以文本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强调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不同阶段的拓展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领域,深化文本理解,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不同的拓展阅读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