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2.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资源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上传者)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它强调智力是多元化的,至少包括言语—语言、逻辑—数理、视觉—空间、音乐、身体—动觉、人际沟通、自知自省和自然观察等八种智力。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教育的目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并帮助他们在适合自身智力特点的领域变得更加聪明。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强调软件操作技能的培养和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然而,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此,引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变现状,有效促进学生各项智能的全面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元化的学习对象分析: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成长路径,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类型和学习风格,从而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 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开发: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满足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对于逻辑—数理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编程、算法设计等教学活动来强化其优势;而对于视觉—空间智能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图形设计、界面布局等方式来提升其能力。 3.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建立: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体系往往以软件使用熟练程度为主,忽视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同时激励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取得成就。 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计算机知识,还要有对学生不同智能类型和学习风格的理解和把握。教师需要设计和实施符合多元智能要求的教学活动,例如: - 项目驱动式学习: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去,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能,从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案例教学:利用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计算机科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培养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通过多元化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各项智力潜能的开发,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同时发展个性、激发兴趣、提升创新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 粉丝: 3812
- 资源: 59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源码)基于SpringCloud微服务的外卖订餐系统.zip
- matlab实现基于混沌理论的3D模型加密系统源码(下载即用)
- (源码)基于Arduino的Eunoorlock智能门锁系统.zip
- (源码)基于Python和MQTT的远程监控数据分布系统.zip
- (源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SmartFarm.zip
- sadk-3.2.8.0
- (源码)基于WeMosD1mini的MQTT与OLED显示系统.zip
- (源码)基于SpringBoot框架的分布式应用系统.zip
- (源码)基于SpringBoot和SpringCloud的系统管理中心.zip
- (源码)基于Arduino和NBIoT的远程停电检测与警报系统.zip